以故宮博物院文保科學研究處的劉處長為首,都樂呵呵的笑,聲音特整齊“知道”
最后才是林館長,這位更絕,就說了三個字“配合好”
國博一幫研究員的聲音更大“明白”
其他專家們面面相覷國博和故宮吃興奮劑了嗎
隨后,書記公布專家組名單,他們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組長李定安。
副組長成杰。
副組長朱南山國博研保所副所長
副組長楊麗川故宮文研所所長
副組長劉新民故宮文保處處長
副組長顧春風國家文物鑒定會員會副主任
底下頓時嘩然。
成杰,他們當然認識。
而李定安,名字已經在耳朵里磨出了繭,但除了國博,以及故宮的部分研究員,其它專家全是“只聞其聲、未見其人”。
只知道很年輕,還是學生,正在京大讀書。
這時候再看這何止是年輕,臉嫩的能掐出水來,說他是高中生都有人信。
所以,此時再想起書記,以及關局長、米局長的講話,這些專家的感受就格外的深不許倚老賣老,不許論資排輩,更不許擺架子、論年齡,老老實實配合好
但這也太夸張了要五位部領導齊齊為他站臺,為他背書,這得專業到什么程度,能力得有多高
俗話說的好,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又是業內成名已久的頂尖專家,是不是服氣先不提,心里多少都有那么點兒不舒服。
反觀國博和故宮這邊,卻截然相反又不是沒跟李老師合作過
不說以前,就說現在馬獻明、姚川、衛自立、程銘故宮、肖建之故宮,帶著各自手下的研究員和副研究員,在青龍山,在渾善古城,真就是課題多到研究不完,論文發到手軟。
這次是協助辦案,性質不太一樣,但道理是相同的只要上級部委安排的任務,領導越重視,就說明好處就越多。
關鍵是還跟著李定安按以往的經驗,你壓根不用擔心能不能完成,能不能干好老實聽話就行,然后等著分好處就可以了。
所以,一個個都笑的呲出了牙。
李定安卻嘆了一口氣重癥就得下猛藥,就憑這些老專家們的尿性,你要溫吞水似的跟他講,十有八九會給你磨洋工。
所以,領導才連警告帶敲打。
但估計力度還不太夠,還得再加把火,給他們提提神
正轉著念頭,成杰在桌子底下踢了踢他的腳,意思是該他講話了。
李定安沒啰嗦,甚至連“資歷淺”、“請多指教”之類的場面話都沒講,直接分組。
然后,直奔現場。
“果然是盛名之下無虛士”
“啥意思”
“年少有為啊”
“這么年輕,他行不行”
“鑒賞能力肯定是有的,水平肯定很高,不然只是短短兩年,不會博出這么大的名聲,更不會被這么多領導賞識但要說經驗,我覺得懸”
眾人紛紛點頭。
他們所說的經驗,指的是管理與協調。說句學術界經常講的一句話水平高,不一定就代表能力強。
別說管和調,就現場這幾十位老專家,他能把名字記全了,怕是都得好幾天
國博和故宮的幾位卻默然不語幾十個人算什么
通遼青龍山、錫林渾善古城,哪個項目部不是十多個組,上百號人,李定安不照樣管理的井井有條
至于老專家
呂本之資歷老不老,馬獻明、姚川、衛自立水平高不高,能力強不強
比場內這些所謂的老專家高出了不止一籌,不照樣唯李定安馬首是瞻
如果再比較什么名望、知名度,他們連程永權都比不了。
至少老程上過電視,是家喻戶曉的文物鑒定專家。
所以,聽到這些老專家替李定安擔心,他們就覺得格外的好笑。
還行不行
把李定安弄毛了,他讓你們全站著干看,再讓伱們見識見識,什么叫鑒定,什么叫專家,什么叫速度
過道很寬很高,也很長,回聲響亮,格外的空曠。
依舊沒有窗戶,但頭頂上筒燈密布,很是明亮。
一直走,走了差不多上百米,才走到一座大型倉庫門前。
門異常大,每扇都有五六米寬,近三層樓高。
帶路的便衣同志輸了密碼,隨著一陣“軋軋軋”的輕響,大門向兩邊滑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