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的專家,誰介紹的”“是楊生”
一群人頓然不吱聲了。
東南亞一帶富豪眾多,十家有八家都鐘愛收藏,但要說收藏眾多,又和大陸的關系好,楊氏當之無愧。
幾十件元、明青花,上百件漢玉唐玉,三百多幅齊白石、張大千真跡,數千本珍本、善本,不是誰說捐,就能捐的。
除開這些,楊氏在大陸捐建的大型博物館,都有十三座
“那就再看看”
其他人隨即附合。
王成明瞅了一眼,聲音很低“那位是陳氏香雪莊藝術品公司總裁陳家生,那位是黃氏百扇齋黃厚林,那位是劉氏虛百齋的劉雪曼,那位是楊氏袖海樓”
全是新加坡各大收藏家的后人,藝術品行業的掌舵人。
“關系怎么樣”
“他們的產業大都在東南亞一帶。”
意思就是來往不多
李定安點點頭,目光又轉向屏幕。
近了許多,感受又有不同,但無論是什么,他都很肯定這些絕對是仿品,而且是每一件。
最大的依仗,就是他過目不忘的本事。
當時他是一件件的擦過去的,十八件真品的所有特征都印在腦海中,哪里不同,他一目了然。
也不得不說,仿的真像塑像的每一分,每一寸,衣服上的每一個褶,每一個皺,甚至就連和尚臉上的笑容,也絲毫不差。
所以,這要不是三d打印塑胎,李定安敢把瓷像啃著吃了。
還有更關鍵的釉彩,絕對是手繪。
但凡手工活,肯定有誤差,自然做不到像塑胎一樣一般無二。但無論他怎么看,這都是典型的遼三彩低溫釉
所以他想不通,整整差了一千多年,怎么做到的
包括足,也就是底部無釉的地方,如果只看照片,真就看不出仿胎的跡像。
不是李定安狂妄,而是真心話連他都如此,現場這些的這些嘉賓,以及請來的專家,還如何判斷
更何況,這些人哪里見過真品是什么樣的
連個對比都沒有
還好,都不是傻子所以就想不通,藤原也罷,郭敬之也罷,為何還能如此的淡定
“李老師,怎么樣”
李定安呲牙咧嘴“匯報吧”
王成明點點頭意思完全可以確定,就是仿品。
ttkΛnc○
但匯報就匯報,你這么痛苦干嘛
李定安沒解釋,五官皺成了一團這可是千年以前的東西
能仿到這種程度,不是說隨便撈兩把泥,隨便配一點釉,再隨便起座窯,就能燒出來的。
前期要研究,要試驗,要分析工序,要反推釉料配方后期要用各種物理、化學方法做舊,除了能騙過專家的眼睛,更要能騙得過儀器。
但與之相比,技術都是其次。
更難的是原材料要么有足夠的遼三彩的老瓷片,要么有原產窯址附近的深坑老泥。
這又不是拳頭大的碗,眼睛大的酒杯,這是和真人一般大小的瓷像,而且是實心。
加上底座,每一樽至少都有半噸,十八樽是多少
啥,用的不是古瓷片和老泥
呵,那還叫什么仿品
不要說騙這些身家動輒百億千億,家中數代收藏的巨享,以及他們請來的專家。拉到潘家園,連那些攤主都騙不過。
何況,當儀器是擺設
李定安越想,就越是覺得想不通
好久,他長長的吐了一口氣“要是能見到實物就好了”
王成明剛打完電話進來,沒怎么聽清“李老師,你說什么”
“我是說,如果能看一眼實物就好了,最好再能上上手”
王成明往旁邊一指“這不搬上來了么”
李定安瞳孔一縮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