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襄在一旁緊張地看著江朝歡,只見他面色由蒼白轉為紅潤,吐納也漸漸有致,心里又驚又喜。
江朝歡歸脈于檀中氣海,沉息凝思。
卻突覺五內如火燒般灼熱,另一股氣息失控般四下竄行,他情知是舊疾發作,當下不敢隨意壓制。
羅姑也有所察覺,卻并不說破,伸指點向他任脈穴位,以助疏導流通。同時開口囑咐“不要運功抵御,什么都不要想,只需順其勢,終其道,借其力,成其意。”
聽得此言,江朝歡收斂心神,接著往下看去,“五內回潭,偕歸虛府”半柱香過去,終于沉斂氣息,兩股真氣,盡歸檀中,竟始有相容之意。
初窺門徑,果然神清氣爽,目為之炫,江朝歡又向下練去。
這一股熱氣出于檀中,又經過中庭,神闕等穴,在會陰而止。任脈二十五大穴通了一個周天,他身上的綃衣已經濕透,卻覺身上清爽無比,困擾多年的內力相爭也舒緩許多。
他繼續依照經上所書,同理打通督脈三十大穴,此時這股熱氣已經能夠隨心所欲,游走周身。接著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最后帶脈一通,奇經八脈方始周行盡匯。
羅姑一直在旁指點幫扶,此刻也已累得滿頭大汗,面皮脹紅,卻顯然極為高興,叫道“你用力朝這燭火發一掌。”
江朝歡聞言向燭火推出平平一掌,頓覺柔風掠過,只見那火苗絲毫未動,它后面的墻壁卻霎時間凹陷了一個大洞。
顧襄不解其意,羅姑卻拍手大笑“成了,成了。”
“這便練成了”顧襄問道。
“你不懂,道家內功講究大盈若沖,大實若虛。他若一掌拍熄燭火,倒沒什么稀奇,但凡會武功的人都可做到。但要不損燭光,而力透其后,才是這風入松“風”字訣的關鍵。”
江朝歡適才一試,果然覺得內力不僅增強一倍有余,更是揮灑自如,得心應手,得用許多。
羅姑調息片刻,問顧襄道“現在什么時辰了”
“四更天了。”
羅姑點頭,心中卻也驚嘆,以往捉來的人練習,往往到帶脈而止,便不能再通。因其余七脈都是上下交流,唯有帶脈是環身一周,絡腰而過,是而需要轉變修習之法,一時難以得練。
且常人至少需要三日三夜,方有小成。看來此人資質奇佳,待他練成之后,必須立刻除掉,不可輕忽。
“這就可以了”江朝歡問道,雖然這風入松的確令他短時間內內力大增,但恐怕還是及不上堯叟五六十年根基。
“別急,這且只是基礎。”羅姑叫他轉身面對棺槨后壁,只見上面百余篆體小字,卻與右壁上面的行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