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卻濕漉漉地開了一個相當狼狽的場。
作為始作俑者的閻夏把玩著自己手里的牌子默默不說話,只要他存在感足夠低就不是因他而起。
岸邊的觀眾越來越多,其中包括了很多聞訊而來的粉絲,怕人多出什么意外,尚導領著濕漉漉的眾人回到了最開始的古樓。
后面沒有別的游戲任務,主要就是參觀參觀房間,再洗漱休息一下。
晚飯時間眾人再次集合在了一起。
尚導一貫的風格,第一天晚上基本都不怎么會折騰人。
吃完后大家又坐船游覽了一番小鎮的夜色風光。河道兩岸點滿了各色各樣的燈,好看極了。
下船后大家又去放完河燈,才慢慢悠悠地回到自己的房間。
第二天早上,小鎮沒有下雨。
吃完早飯,尚導安排起了任務,說上午是學習時間。
需要兩兩一組,抽簽去學習當地特色文化。學成了老師傅會管他們的午飯。
閻夏跟著小伙伴上前從簽筒里抽了一張疊起來的紙條。
最后的結果是他跟袁筱一組去學習當地的油紙傘制作。
馮樂樂跟董來喜兩人要去學習當地的戲曲,另外兩個小朋友則是染織工藝。
紙條上面寫了具體的地址。
嘉賓們清清爽爽地各自出發,戲曲學習的地方跟油紙傘離得不遠。
跟另外兩組告別后四組人悠哉悠哉地一邊閑聊一邊逛著小巷。
沒一會兒就分別到了各自的老師傅家。
閻夏一進門就看到了一對四十來歲的中年夫妻,以及院子里各色各樣的油紙傘,琳瑯滿目看得人眼花繚亂。
袁彥凱作為他們這一小隊中年齡最大的人,擔任起了主要的溝通任務。
幾句閑談間就給大家以及觀眾科普了一門文化的變遷和傳承。
幾百甚至上千年的手藝,自然不是一上午就能學會的,向導安排這項拍攝任務的目的也僅僅只是在于宣傳。
等介紹完,大叔拿來了幾把沒有完成的半穿油紙傘。
他們上午的任務就只用做傘面。
大叔把半成品遞給大家后,又一人給了一張棉紙,傘面內容可以自行diy。
閻夏拿到屬于自己的后,很不講究地盤腿坐在了地上。
畢竟是做完以后可以自己帶走的東西,閻夏還是挺認真對待的,弄丑了撐出去丟的還不是自己的臉。
以至于在鏡頭里觀眾看到的就是,七歲的小孩雙手撐著下巴一臉嚴肅不知道在想什么。
相比之下,旁邊的袁筱就風風火火多了,小姑娘喜歡五彩斑斕,直接上手各種顏料都來了一點。
閻夏的傘面還沒動呢,那邊人都已經五彩斑斕了。
小臉兒跟個花貓一樣。
再一次用行動證明了她真的一點偶像包袱都沒有。
這邊閻夏構思了半天后,終于把小手伸向了大叔的筆墨。
同一時間,他發現他大哥也拿著毛筆。
這一波,共腦了屬于是。
果然水墨畫跟亭臺樓閣最配。
等閻夏動手以后,攝像大哥鏡頭直接對準了傘面,閻夏一心沉浸在傘面里根本沒注意到。
其實閻夏畫的也不是啥稀奇的景色嗎,僅僅只是他跟他哥第一次執行任務時住所附近的山水風光。
閻夏畫地專心,鏡頭里觀眾看地也專心,其實大家一開始都抱著小孩亂涂亂畫的心態在看。
結果也就十來分鐘的功夫,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畫就出現在了鏡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