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軍家的“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背后,是岳飛擊敗了附屬金朝的偽齊政權,得馬一萬五千匹,組成騎兵一出動,岳家軍的戰斗力冠于其余諸軍。
這也是孟之祥佩服孟珙的一個原因孟珙經營有術
紹定元年1228年,孟珙于棗陽城西“至軍西十八里”創修平虜堰,“由八疊河經漸水側,水跨九阜,建通天槽八十有三丈”,可溉田十萬頃,確立十莊三轄,由忠順軍與民戶分屯,當年收獲糧食十五萬石;同時命忠順軍每家養馬,官府供應飼料和糧食,于是糧豐馬增。
可還是乏馬,宋軍作戰都以步兵為主力,馬軍的作用是偵察敵情、襲擾敵軍后方、壓制敵軍斥侯以及戰勝時擴大戰果,避免用馬軍與敵軍馬軍決戰,當然在需要的時候,孟珙也會毫不猶豫地投入馬軍作戰。
不停地作戰,忠順軍的人員、馬匹死傷不少,但依舊保有騎兵的戰斗力,換作其他的宋軍部隊,早被打殘了,馬軍變步兵了。
話說回頭,忠順軍騎兵大隊也只能一人一馬,遠程行軍,怕馬乏力,唯有下馬走路,讓馬輕裝上陣,當遇到敵人時,再翻身上馬作戰。
太陽高高照耀著,軍旗招展,長矛尖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行軍絕不是充滿詩意的,陽光熱辣辣地照下來,忠順軍官兵們一個個汗流如雨,衣褲都濕透了,象剛從水里撈出來一樣。
大軍行動,塵埃高揚,落在他們的身上頭上,汗水流淌,左一道右一道地流成溝,勾勒成大花臉西瓜皮似地。
長途行軍,官兵們又渴又累,但還是保持著嚴整的隊形,只有腳步聲踢踏作響,沒有人大聲說話,不敢開口,避免灰塵入嘴。
這樣的狼狽境地,步兵們看到孟之祥,都羨慕得不得了。
孟之祥依舊一身光鮮,他沒出多少汗,又穿著斗蓬,頭頂帽子、臉上蒙布,自然少惹塵埃。
他騎在馬上,他帶有兩匹馬,除了花斑馬,還有一匹棗紅馬,這匹馬跑得慢,但持久力強,與花斑馬輪換,別人兩條腿走路,孟之祥是四條腿行軍。
軍中的等級無所不在,象他這種軍使以上的騎兵軍官,都有二匹馬的待遇。
換作是朝廷正規軍也做不到這一點,宋軍乏馬,現在通過與北邊的非正常貿易買馬,貴且少,又或者從云貴那邊的茶馬小道換馬,也好不了多少。
孟之祥這都人馬,只有他與孟之璋能騎二匹馬,孟之璋活潑,不時在前在后的,扯上兩嗓子,給官兵們鼓鼓勁兒。
比如“小子們,加油啊”“殺死金狗,人人來吃羊肉”“我軍必勝”
但士兵們悶頭趕路,呆滯著眼看著這位馬上不用流汗的家伙,孟之璋的水平有限,說的話干巴巴的,起不到什么作用。
這讓孟之祥想到了孟家軍乃至于南宋諸軍的一個缺陷,得有文工團啊
文工團來吹拉彈唱,能起到活躍氣氛,增進士氣的作用。
不過,古今的思維不同,文工團成員在民間屬于“伶人”,名聲并不太好,軍隊里帶伶人,是嚴禁的,若孟之祥敢在隊伍中夾帶伶人,只怕腦袋有機會搬個家
孟之祥想了想,默默地回想了一下,妥了之后,唱起了岳王爺的滿江紅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