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說無,一般青年要到二十歲行冠禮時才取字,孟之祥還不到這年齡。
史嵩之拈須道“老夫為你取上一字,叫長纓,你看可好”
其時的史嵩之,年齡不大,才四十五歲,自稱“老夫”,不稱本官了,這是拉近雙方關系,孟珙在旁喜道“這字不錯,小七,還不謝過太尉賜字”
孟之祥立即跪下叩謝史嵩之賜字
由不得他不大禮參拜史嵩之,古人取字,不是小事,只有長輩才能賜字,史嵩之為孟之祥取字,則自認是孟之祥的長輩了,孟之祥等于是史嵩之的子侄輩,從此攀上關系,他可以打出史嵩之的旗號來,別人要給他面子,孟之祥必須跪下謝過長輩賜字。
堂上氣氛一團春風,眾人皆恭喜孟之祥得史嵩之親自為他取字,實屬難得
從此孟之祥字“長纓”,這字好在哪里,孟之祥初時還是有點迷糊,只是覺得耳熟,之后他才知道典故不小,史嵩之對他絕對是高看一眼寄予厚望
漢書卷六十四下終軍傳“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長纓指捕縛敵人的長繩,后遂稱自請從軍擊敵曰請纓,不說殺敵,何等的豪邁氣概
又出自祖詠望薊門“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意思是說少年時雖不像班超投筆從戎,論功名我想學終軍自愿請纓。
還有唐代,白居易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詩“愚計忽思飛短檄,狂心便欲請長纓。”
最終,孟之祥的腦海深處還翻出了他來世的清平樂六盤山“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寫此詞人,紅朝太祖
一啄一飲,皆有定數,“長纓”雖是縛敵的繩索,卻是高水平的評價,一般后生可受不得此字
史嵩之現在賜字,對他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日后孟之祥有了出息,就是他史某人慧眼識才了
孟之祥退到一邊,輪到最后一人被介紹,正是搏殺金軍左副元帥武天錫的壯士張子良是也
當時的戰斗,實際上是宋將車輪戰,先消耗了武天錫的力量,張子良再與之戰,打下去力不能勝,是兇多吉少,幸得孟之祥暗箭傷了武天錫的肩關節,最終張子良削中武天錫脖動脈,取得一血。
戰后論功,孟之祥打死都不承認是自己暗箭傷人,他不跳出來爭功勞,孟珙不作聲,這殺帥的功勞全歸張子良了。
相比于孟之祥,張子良可沒得到這么大的彩頭,只能說是中規中矩,介紹過后就完了。
“面試”很重要,個人表現是一覽無遺,在史嵩之看來,孟之祥是文武全才,又年輕,只要不殞落,未來有成為“帥”的可能,而張子良頂多就是個“將”,孰輕孰重,張子良就落在下風,他想著表現自己,無奈能力水平不行,被史嵩之勉勵幾句后,只能遺憾地退下。
見過面,接下來就是宋人的歡樂時光。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