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珠箭本來是孟之祥的絕技,他不藏私,整支部隊都給訓練出來,急速射連速射,對于城墻上的金軍那是一場噩夢
以箭種而言,攻擊方發射的都是一石以下輕弓箭,可防守方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身披重鎧的,在受到暴風驟雨般的箭攻后,金軍猝不及防,那片寨墻頭還站著的人沒有幾個
看到形勢如此危機,金軍的后備軍趕快補充上到那片區域。
然后,隔了一段時間,休息夠的第五營官兵又一次以弓箭來血洗寨墻頭。
盡管金軍準備了盾牌和更多的人穿上重甲,但第五營一輪暴射就是四五千枝箭射到寨墻頭,如此密集,防不勝防,死傷的金軍依舊不少。
更讓金軍怒火中燒的是他們高了興,就全力向著寨墻內發動遠射,很多人用上了一石以上弓,加上弩,盡力向著寨墻內射去。
只聽到嗖嗖嗖的聲音不絕于耳,一連串的箭鏃亂七八糟地落入寨內各處。
寨內的建筑物有的是草屋,有的是木屋,箭鏃射穿了草屋屋頂,箭力到處,射塌了草屋,轟然倒下,還深深地釘入泥土中和木頭上,只露出小半截的箭稈。
有的箭鏃落在石頭上,濺起耀眼的火花,同時發出嘣嘣嘣的聲音,可見箭力之重。
金砦守將奧屯虎曾被士兵引去看一奇景,但見得一枝長箭足有一半射進了石頭,釘在石頭上面取不出來。
奧屯虎懂得漢詩,驚嘆道“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入石棱中,今日一見,是矣就不知是南蠻何位將軍所射”
別人看個稀奇,奧屯虎卻是心頭沉重,隨著金人進入中原日久,已經變得不會射箭了,不喜從軍了,現在是公元1233年,而早在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年入境的南宋使團隨員樓鑰,曾親耳聽見半路邂逅的金軍士兵倒古水“舊時見說廝殺都歡喜,而今只怕簽起去當兵。”
經歷了野狐嶺與三峰山兩場血戰,金軍中的射雕手徹底凋零,能夠射得好箭的高手寥寥無幾,而今,奧屯虎只能望石興嘆,由親兵舉盾去遮擋從天而降的箭鏃,而不是組織弓箭手還擊對射
金軍被射到只能用盾牌遮擋,躲在垛墻邊和木屋邊,他們就像是將頭埋在沙窩里的鴕鳥,除了自我麻醉自己以外,沒有絲毫的用處。
不乏有血性的人,金軍猛安烏林答鎬憤怒地組織百余人還射,初時射倒了南蠻一些人,但當南蠻找準他們的位置后,烏林答鎬的大難來臨。
宋軍還射,放出去的箭枝是金軍的十倍,又多又狠,射得金軍應接不暇,倒下去的金軍越來越多,逃跑的金軍也越來越多,最后,連烏林答鎬也逃到不知哪去了
隨著宋軍弓箭用得越來越溜,孟之祥使用“猥瑣流”戰法
即布置士兵精準獵殺城墻頭的金軍,不放過任何一個攻擊金軍的機會,積小勝為大勝,也即“冷箭”戰術。
這弓箭射擊,孟之祥、老董這樣的混蛋東西也都親自參與,以大欺小,勝之不武
而第五營當中更是涌現出大量的弓箭好手,弓箭達人,他們在城下隱在佯攻部隊身邊,一抓到戰機,待金軍露出身形時,即行發箭攻擊,戰果累累。
甚至連一名伙頭軍叫做張蔭梧的,工作之余,就拿著弩到處亂走,見到有可趁之機,即行發箭,數日下來,居然被他射中了十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