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天澤,漢人也,祖上財力雄厚,為河北真定鄉里大姓,受金朝管轄。至其父史秉直時,正值金朝末年,國家衰亂,各地地主武裝多據地自保。史秉直喜愛讀書、講求義氣,在當地很有影響。
史天澤為史秉直第三子,后來他長得身高八尺,音如洪鐘,善騎射,勇力過人。
元太祖八年1213年秋,成吉思汗鐵木真率部南下。十月,鐵木真麾下驍將木華黎進至河北,史秉直率數千人到涿州今河北涿縣迎降。木華黎令史秉直仍統率其族眾,屯駐霸州今河北霸縣,并以其子史天倪為萬戶,史天澤則任帳前總領,此時史天澤才十二歲。
之后,史天澤出人頭地,聚集部眾,一路升遷,成為了蒙古人治下的得力走狗,
元太宗元年1229年,窩闊臺汗即位,決定全力伐金。窩闊臺選拔史天澤、劉黑馬、蕭札喇為三大帥,統領漢兵。史天澤任真定、河間、大名、東平、濟南五路萬戶,積極參與對金作戰。
史天在陽邑今河南登封東南斬殺金將完顏慶山奴,敗金將完顏白撒,為蒙元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里要說到南下攻擊蔡州的蒙古軍,實際上是蒙漢軍,即蒙古人、色目人與漢人聯合的軍隊。
蒙古人少,進入廣闊的中原地區就象鹽撒大鍋里,怎么能冒得起泡
因此蒙古人扶持漢人,爭取漢人中原世侯武裝力量的支持,由他們組建漢軍,其實就是私人武裝“大者五六萬,小者不下二三萬,彪將勁卒,荏習兵革,騎射馳突,視蒙古回鶻成為猛鷙”。
1214年5月17日,金宣宗迫于蒙古的軍事壓力,宣布南遷。
河朔、山東等地方的豪強世家借著這一機會提高自己的軍事力量擴大自己的地盤,最終發展成為占據一方的漢人武裝勢力。在蒙古入侵,金朝衰落的背景下,他們有的組建軍隊據城自守,抵抗蒙軍,有的則投靠蒙古充當助力。而那些投靠蒙古的在后來慢慢形成“漢人世侯”。
蒙古征戰中原的戰役中,這些降蒙漢人出力甚大。他們在向蒙古統治者履行納質、貢賦、從征、聯姻等義務的前提下,擁有較大的權利,可以自治其轄境,統領兵民錢谷,并世襲其職,專制一方。
在蒙古初入中原時,這些漢人世侯的設置有利于彌補蒙古在漢地政治軍事力量的不足,同時也解決了不擅長攻堅的缺點。
因此,在蒙古攻掠和滅亡金朝,以及后來的元宋戰爭中,有大量漢軍參與。其中名聲勢力比較大有真定史氏、順天張氏、東平嚴氏、益都李氏、西京劉氏、鞏昌汪氏六大世侯。
用現在的眼光看,這些世侯或許是叛徒,但得明白,他們出生時,周邊環境是金朝,效忠的對象是女真人,他們想向大宋皇帝效忠也沒得個機會啊
漢人世侯在自己的轄區內撫恤百姓、延攬儒士、大力興學、藏書印書,同時招集戰亂中的流散人口,分給土地、房屋、耕牛和農具,恢境內的農業生產,使境內的傳統中原農業生產與封建生產關系逐漸恢復并維持下來了,也讓漢文化得到一定的保護,不至于斷代。
對當時中原的百姓來說,那些世侯的轄區是理想的庇護所,他們在那里不僅可以休養生息,還能在世侯軍隊的庇護下免遭蒙古軍隊的屠戮。
因此,罵他們是叛徒還輪不到宋人來罵,優先罵他們是叛徒的是女真人,宋人罵他們的話,不如先罵宋徽宗和宋欽宗兩個家伙為什么丟了江山
這次攻擊蔡州的蒙古軍正軍共六萬人,其中漢軍居多,達到四萬人包括漢人、漢化的契丹人和女真人,蒙古人一萬,還有一萬則是色目人、大食人、回鶻人等雜胡。
所以,滅金者,漢人也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