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頭相當好,滋味也不錯,因此很受歡迎。
孟之祥的排面大,頭一天來吃的食客全部免單吃完面為止、第二天和第三天則是半價,他搞等級銷售,即肉類多的貴重澆頭放在二樓銷售,一樓則是便宜的澆頭,讓市民們都吃得起,聲明做街坊生意,不求暴利,只求細水長流,能牢牢抓住大家的胃。
與其他老板不同,他以軍法治店,要求服務到家,質量第一,做不到的給我滾蛋
一定要做出好味道來,不然襄陽街面上那么多吃面吃飯的地方,誰會去一家味道不好的面店呢
“豐順面”的招牌順利打響,店外排隊等籌的人群、人聲鼎沸的熱鬧,表明這家店是日進斗金了
孟之祥何許人也,他做的是品牌,一是店面品牌,二是出售壇裝澆頭,統一以“豐順”為金字招牌。
結果,到店吃面的人多,都排著長隊,而壇裝“豐順”澆頭也每每銷售一空,迅速地占領了市場。
壇裝澆頭里有肉、有鹽、有滋味,極受歡迎。
當時社會是沒有知識產權保護的,商人一看到你的東西這么受歡迎,一夜之間,襄陽市面上就出現了什么“二順”、“三順”、“豐頁”、“順豐”等品牌的壇裝澆頭、臊子,影響到孟之祥的生意,免不了一些貪小便宜的市民來關照賣假者的生意,就惹來了他的打假。
他根本不用派出什么流民地痞去對付那些蹭他家生意的店鋪,只需要派出幾個殘廢老兵到那些店鋪前一站,大聲嚷嚷說他們賣假貨,影響到了“豐順”店的生意,要大伙兒認明正宗,不要買假貨。
殘廢老兵老兵出場,對方店鋪名聲即臭,大伙兒都知道“豐順”店雇傭殘廢老兵當伙計,“豐順”店生意不好,殘廢老兵的收入就差,他們來堵門,誰也不敢管,找來差役也沒用,他們都知道殘廢老兵后面的孟七郎與襄陽城頂級老大的關系
一來二往后,至少在襄陽城里沒人敢蹭“豐順”牌的買賣了。
孟之祥生意做得紅紅火火,還“外賣”服務,接收外來訂單,讓外賣小哥去送面食和送壇裝臊子,以增加利潤。
要感謝自己身處不抑商人的宋朝,是的,你沒有聽錯,宋朝已有外賣服務
在宋朝,不管是找地方,還是排辦酒席,都有人為您服務,服務業非常發達。
宋朝的外賣小哥業務能力一級棒,通常寫有腳店牌子的餐館,都會有送餐服務。
點外賣的大多是城市白領、小商人,他們忙碌的時候就會圖個方便,叫個外賣。看到這,是不是想到了給你送餐的外賣小哥呢
下次遇見小哥,如果人家說,我家從宋朝就開始就送外賣,我是祖傳十八代的外賣佬您還別不信,真有可能啊,五星好評走起
“璞玉孟珙的字,能者果然無所不能啊,你家小七做生意實在了不得”明秀園聽濤堂里,史嵩之發出驚嘆,聽說幕僚蘇先生提起“豐順”面食店的生意利潤來,實在是個驚人的數字,平均一天有5貫錢的純利一年是1825貫。
一天5貫錢看似不多,但史嵩之在襄陽購置有田8頃,地12頃,水磨六所。他將這些田地租出去,每年進賬約210萬文,即2100貫,比“豐順”店的利潤多一點點而已,而這些資產的置辦,是史嵩之在任十多年才弄到手的。
“我就擔心這小子因為錢來得太容易,改行經商,不想去打仗了”孟珙悶哼一聲道。
聽得史嵩之不禁莞爾,兩人說到孟之祥,不禁面帶微笑,老半天沒說到正題上“聯蒙打金”
由不得他們不關心孟之祥的生意,史嵩之吃了一成五的干股,孟珙則有一成的干股哦,否則,孟之祥哪來本事請來這兩位大神,一個為他寫金字招牌,一個為他揭幕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