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比起聯宋抗蒙,金哀宗這位奇葩對于欺負“柔懦不武,如婦人然”的南宋,顯然期待更高。
有這么樣的皇帝,就徹底地斷絕了金國的聯宋抗蒙的一線生機。
因此,在南宋朝廷,誰也不敢提“保金拒蒙”,否則,就是農夫與蛇的關系了。
朝堂上的爭執,主要集中在第二條和第三條。
需要注意的是,這第二條的滅金,和第三條的聯盟滅金,是有著本質區別的,金國要滅,但未必非要聯合蒙古。
而大多數人較為支持的,正是第二條,也就是獨立滅金。
金國不可信,蒙古人,狼子野心也,一如靖康之變的金軍,且蒙古人早就暴露了。
在三年前公元1230年,蒙古強行借道南宋突襲金國的事情還歷歷在目。
所以,當時的南宋,不聯合蒙古滅金的思想影響占據主流,并且,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南宋積極在宋金邊界開展著軍事活動,比如孟珙于馬鐙山擊潰金國大將武仙等。
對于蒙古的“極力邀請”,南宋則是能拖就拖,一直含糊其辭。
現在,金國滅亡已成定局之勢時,蒙古使臣王楫已經人在臨安,強烈要求南宋出兵,南宋朝廷拖而不決,派人來襄陽問史嵩之怎么辦
朝堂袞袞諸公皆尸位素餐,不敢下達決心,問地方官員咋辦。
但問是對的,一旦出兵,必定是京湖戰區出動軍隊,在地方實力派中,以史嵩之最為強大,不問他問誰
史嵩之亦不能決,召孟珙來問計,孟珙明明白白地道“倘國家事力有余,則兵糧可勿與。其次當權以濟事。不然,金滅,蒙古無厭,將及我矣。”
孟珙的意思是說南宋不具備坐“壁上觀”的實力和資本,倒不如趁現在這個機會與蒙古聯合;
再有,一旦與蒙古聯合,就會讓南宋不至于和蒙古交惡,這樣一來,就能讓南宋有緩沖的時間,并能在此期間占據一部分金國的地盤來增加南宋的戰略縱深;
還有聯蒙的深層意義,是向當時的蒙古“警告”,讓其不敢輕視南宋。
作為最能打的大將,他肯打,那就好說了,于是史嵩之向朝廷奏報,稱應該聯合蒙古,共同出兵攻打金國,
他認為畢竟不管南宋出不出兵,金國滅亡已成定局,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與蒙古達成暫時的和平。
不然的話,蒙古滅了金國之后,馬上就會調轉槍頭來對付南宋。
也就是說,在當時的各種因素和條件下,聯蒙是南宋唯一正確的選擇,除此之外別無他路,不算是忘了“聯金滅遼”教訓。
一句話,你沒法選擇,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
最終,南宋權臣,也就是史嵩之他叔史彌遠,一錘定音“聯蒙打金,打”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