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太尉,我軍大捷,大喜啊”蘇先生激動地連蹦帶跳地沖進了京湖制置司的上房里,向史嵩之報喜道。
蘇先生是個讀書人,講究居養體,移養氣,尤其侍奉貴人身邊,更是要講究體面。
眼下他如此失態,明擺著我軍大捷是關系重大。
因此史嵩之不追究他的失儀,而是問道“什么大捷呀”
“我軍在真陽地界大敗二萬金軍我軍出戰的是忠順軍第一軍,騎兵四百,步兵二千許,偽金軍隊騎兵三千,步兵一萬七千人。結果是,我軍擊殺金軍都尉阿勒根魯,斬殺副都尉完顏德裕,金軍騎兵被斬殺二千二百,步兵被殺死六千一百,我軍傷亡則是過半約一千三百人,無大將陣亡”蘇先生飛快地將戰況說了一下。
史嵩之霍然起立,顫聲道“果真如此”
“孟珙都統制親筆所書,上面蓋有他的印鑒,確切無誤”蘇先生肯定地道。
“太好了,太好了二千五百人破掉二萬敵軍,實在是太好了”史嵩之連聲稱好,離開了座位,接過了蘇先生手中的報捷文書,在屋內團團轉,看得他心花怒放,他也失態了。
由不得他不失態,這次聯蒙打金,是賭上了史嵩之的政治命運,朝中有不同的意見,比如為什么史嵩之不親自上陣指揮為什么史嵩之一力堅持必須把戰場指揮權交給孟珙而不是交給讓朝廷更放心的江萬載
伐金的部署都按了史嵩之的設想來進行,一旦孟珙兵敗,史嵩之就要付上全部責任
換以前沒什么,現在卻有大問題,因為史嵩之的后臺、大宋的右丞相、他叔叔史彌遠已經病重,郎中說準備后事吧,一旦史彌遠掛掉,如果孟珙兵敗,縱然官家還念舊情,史嵩之將難有大用,政治前途就此了結,這對向來心高氣傲的他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伐金大軍首戰報捷,意義重大
北宋時,權傾一時的“媼相”、領樞密院事、太師、廣陽郡王的大tj童貫是怎么死的
還不是在相似歷史的“聯金打遼”的戰事中失利,向女真人暴露了宋人不擅戰的底細。
你既然不行,人家當然要揍你
北宋與金朝兩國結成海上之盟,協議金攻遼中京,而宋攻遼燕京。
金朝輕松拿下中京,宋廷遣童貫二十萬軍隊北伐燕京,卻是大敗而回,嚴重暴露宋兵的腐化和戰斗力的低下,女真人看在眼里,為后來的靖康之難埋下禍根。
如果童貫當時打得很好,金軍自然畏懼三分,不致于日后大舉進攻,很可能由速攻大宋變成持久戰,靖康之難不一定會發生。
史嵩之與孟珙在作聯蒙打金的戰爭推演時,明確了宋軍參戰,頭一仗乃至于今后的戰斗都要勝利,還要勝得漂亮,才能有力地震懾住蒙古人,否則以蒙古人的狼子野心,童貫舊事將會重演,只怕蒙古人會假道伐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