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八兒是忠孝軍元帥,他率領五百多忠孝軍的部隊投入作戰,殺出城外,試圖利用他們勝人一籌的戰斗力,將簽軍擊退。
但簽軍實在太多了,隨著蒙古軍后陣號角“嗚嗚”地吹響,各部陸續開始緩緩向前移動,黑壓壓一片,各方陣象潮水一般緩慢地向前蔓延,直逼西門,在城下更加熱鬧起來了。
直打到日落時分,蒙古軍退去,暫時后撤休整,那里的戰斗才平息。
此時四處城門的城門樓都被宋軍和蒙古軍擊毀了,看到光禿禿的城墻上一座座廢墟,讓城內金軍充滿了陣陣悲戚。
接下來二天,蒙古軍不斷攻擊,輪番猛攻西面,這回,他們動用了正軍。
來自史天澤的五千漢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在下午時分投入戰斗。
他們是生力軍,戰斗力又強,僅用了短短半個小時,就占領了西城墻,升起了蒙古戰旗和“史”字旗。
雖然金軍竭盡全力,但無法打退漢軍。
然而,當他們想向縱深發展時,才發現不能前突。
經驗豐富的完顏仲德已經預計城墻失守,因此他讓軍兵在西城內側用木柵貼近建筑物,修筑了一圈新城,前方還挖掘了深深的壕溝。
并且,在西城墻與南城墻、北城墻的接合部,金軍也修起了高高的城墻,據高而下,阻止蒙古軍轉攻南城墻和北城墻。
漢軍無法突入城內和向兩翼發展,只好先在城頭塔建一些防御工事以抵擋來襲的箭矢與投石。
古代攻城時,城墻失守后,往往難有巷戰,即守軍敗了就敗了,往往呈崩潰之勢。
蒙古軍主將塔察兒根據經驗,認為蔡州城守軍有可能不戰自潰,就下令各部隊不要冒進,觀望一下。
就這樣,蒙古軍沒有速攻,讓金軍抓緊時機,在臨時城墻內外又添筑了不少堡樓和柵欄,街道到處修建堡壘。
因此攻破了城墻并不等于攻下了蔡州城,它已經成為城中之城,里面布滿了新的堡壘,每一座的堡壘都是一座小型的單獨的軍事要塞,每前進一步就得付出血的代價
由于地形有利,從西城墻下來的蒙古軍去攻擊時死傷極多,缺乏經驗的簽軍陣亡數量之多達到了一個令肖乃臺都震驚的程度,他雖然不把簽軍的命當命,但這樣死下去,他擔心會達到簽軍死光光,正軍不夠填的地步。
所以肖乃臺沒有認為塔察兒下令不得速攻的命令不妥,他只有等,守住城西的突破口,等宋軍的突破,兩軍夾擊金軍。
而此時的宋軍,也打得有聲有色。
戰后就塔察兒下令緩攻的事情,有的蒙古貴族控告了塔察兒說他手軟,塔察兒說了“困獸猶斗”的解釋,并且認為應該與宋軍一起進攻,否則金軍主要的攻擊力都會落在蒙古軍的身上,那蒙古軍將招致重大的損失。
最終,蒙古大汗窩闊臺支持塔察兒的解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