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儼生了十一個兒子,其中一個兒子叫趙允良,爵封郡王,毛病更多。史載“華元郡王允良性好晝睡。每自旦酣寢,至暮始興,盥櫛衣冠而出,燃燈燭治家事,飲食宴樂達旦而罷,則復就枕,無日不如此。由是一宮之人,皆晝臥夕興。”
趙王爺白天睡覺,晚上辦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是晝夜顛倒。他府里上上下下都得適應他這個生活習慣,跟著他晝夜顛倒。
趙元儼不喝白開水,趙允良也不喝白開水,他只喝甘香湯。甘香湯不是湯,是又甜又香的水。大致做法如下
荔枝剝殼去核,將果肉切碎,舂搗成糊,加清水,摻蔗糖,再放甘草和檀香,在鍋里熬煮。一邊煮,一邊攪拌,翻動,防止粘鍋,待到白沫翻滾,改成小火,鍋里湯汁逐漸變稠,待可以挑出長長的細絲,停火出鍋,用瓷罐盛起來。喝水的時候,從瓷罐里舀出一小團放在碗底,開水沖勻,即成甘香湯。
宋朝版本的甘香湯稍微復雜,熬膏時通常要加入一些藥材和香料,如甘草、豆蔻、生姜、砂仁、麝香、檀香、乳香之類,很多藥料都不便宜。
事實上,宋朝甘香湯不止一種,如果不用荔枝,改用橘子、梨子、葡萄、西瓜,去皮去籽,切丁舂糊,加糖或者麥芽糖,熬成稠膏,開水沖服,一樣稱之為甘香湯。
但是荔枝比普通水果要珍貴,貴很多,用荔枝熬膏調湯先不說什么,沖著它的貴,就比用其他水果更美味,味道鮮美無比,諸君如果不信,可以自己試一試。
北方不產荔枝,加上古代荔枝的產量不高,所以荔枝在北方很貴。宋朝運輸技術遠比今天落后,要想把新鮮荔枝運到北方,必須用船陸路太顛簸,會碰爛,途中還必須用大量冰塊保鮮,所以價格更貴。
宋神宗時福建地方官采購荔枝十七萬顆,采購價十五萬貫,等于一顆荔枝賣八百多文,而同時期開封豬肉的價格才五十文一斤,可見荔枝有多么昂貴。
大家要珍惜十元三斤的荔枝呀,實現了荔枝自由,如果你在北宋時吃了十顆鮮荔枝下肚,那你就等于吃了一百六十斤的豬肉,太恐怖了
荔枝很貴,又很難保鮮,即使富貴如趙允良這樣的龍子鳳孫,也不可能天天吃到鮮荔枝,所以將荔枝熬成稠膏再沖水調服實在是不得已的選擇,就像我們的老祖先最初將鮮肉制成臘肉、將鮮菜腌成咸菜一樣。
不過話說回來,臘肉有鮮肉沒有的味道,咸菜有鮮菜沒有的味道,荔枝膏也有鮮荔枝沒有的味道鮮荔枝只有甜味,香味并不突出,一旦熬煮成膏,果肉中暗藏的幾十種乃至幾百種芳香就會脫穎而出,其中最突出的是蜜香,非常溫暖的蜜香,吃起來特別地享受。
南宋定都臨安,離產地近了一些,但荔枝的價格沒降多少,福建進貢的荔枝,“大年”時一顆四百文,“小年”時一顆六百文,做成荔枝膏一如既往地昂貴。
史志超是官二代,但也吃不起荔枝膏,頂多偶然嘗試。
換成了孟之祥,他立功勞,得到朝廷賞賜雖多,同樣吃不起荔枝膏。
他做起了生意,錢就多了不少,對于賺到的利潤和得來的賞賜,他定下一個原則,那就是三成用來享受。
一來讓自己生活好過,二來嘛,得讓朝廷看到他孟某人的缺點好美食,好享受。
你如果太正經,做人太好,什么毛病都沒有,這狗朝廷會嚴重懷疑你想干什么
簡單來說,作為一個功勞很大的武將,你賺很多錢,不花一文錢,狗朝廷懷疑你在積蓄造反的資金;你要是用做慈善,狗朝廷認為你在收買人心
孟之祥痛飲荔枝膏水,分給大家喝,大家都不敢喝。
因為大家怕喝下肚去,肚子里面有太多的銅板不能消化一瓶上好的荔枝膏價格是十貫銅錢,就是十千錢,即一萬個銅板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