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太陽落山,宋軍敲著得勝鼓,高高興興地回營。
而城墻上的金軍則松了一口氣,總算又挨過了一天
然而,當他們看到送上來的摻雜著大量雜質的窩窩頭和雜糧飯,散發出陣陣的餿臭味,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城中嚴重乏糧,能給守城官兵們送上這些食物,已經是竭盡所能,很多人都吃不上飯。
對比之下,宋軍的伙食好得多,他們吃的是純米飯,即篩過的,不摻雜雜質有一點,不多,是技術問題而不是人為原因的米飯,可以聞到濃郁的米香,讓人吃起來胃口大開。
加上有醬料和大桶大桶的腌菜,不時有臘肉、臘魚來改善生活,中午則吃麥餅,有時會送上菜湯來送麥餅下肚,軍官普遍發給茶葉,宋軍的戰地生活過得是不錯嘀。
孟之祥這種生活奢侈的人則另開小灶,比如親兵許景范出外打鳥,煲藥材湯給他喝,再有后勤線不斷,他自備有上好的臘肉、臘魚和壇裝肉臊子不缺,喝著荔枝膏,嚼著棒棒糖,小日子過得美滋滋嘀。
他當然不會自運米麥,也吃后勤送來的糧食,來自忠順軍自家屯田,更多的是京湖制置使史嵩之在襄陽的鼎力支持。
別看史嵩之與孟珙稱兄道弟,對孟之祥視若子侄,看似如春風般地和藹,實際上他對于公事一點都不含糊,派有親兵、家丁去監管后勤事務,比如送去的糧食中被以次充好,他就會追究相應人員的責任,官吏遭他彈劾,指名嚴參,以他“太尉”之尊,往往一奏一個準如果朝廷不準許,等于不信任他這個史太尉,后果是非常嚴重的
至于那些派去監管的人員則慘了,如果是被蒙蔽,還好說,要是與官吏沆瀣一氣,違反史嵩之的命令,則親兵殺了就是殺了,家丁則是杖斃,誰也管不了他
有對比更明白,史嵩之所轄軍隊的伙食是最好的,從不搶奪軍人們的功勞,也不克扣軍餉,其他戰區的大員們遠遠比不上他。
這正是史嵩之認為他可以控制孟珙和孟家軍的底氣所在,他占據了道德高點,誰敢違逆他誰就理虧。
人家待你好,你還敢反他,你還是人嗎
名聲很重要,誰真要是做出“二五仔”行為,不需要朝廷和史嵩之對付他,他已經眾叛親離。
只要史嵩之管著孟家軍,孟之祥也身在孟家軍,孟之祥認為,將來想要搞事情真的很有難度,只能見子打子,走下去再說。
孟珙吃過晚飯,習慣性地去傷兵營里看望過傷兵,這是他的要求,部隊主官必須經常去看傷兵,他以身作則,名聲會傳出去的,官兵們知道主將關心著傷兵,厚待傷兵,也就敢于和敵軍拼命。
然后他巡視各營,看到大家的情況,見官兵們士氣高漲,讓他非常欣慰。
聽聞一個士兵道“七太保鎮壓著柴潭,潭里的龍神都不敢出來了,今天除了有人失足滑倒掉進潭里之外,龍神不敢來興風作浪”
一個小軍官道“七太保是岳武穆的再傳弟子,岳武穆可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金翅大鵬轉世,七太保也是星君,他戰場上打金兵,還能管鬼神,如果柴潭里出來個小小龍神,會被七太保敲爆腦袋的。”
“對對對”士兵們亂嚷著,聽得孟珙有點無語。
時人愚昧,迷信之風彌漫全社會,好在這回迷信有利于忠順軍,孟珙就不計較了,他心中一動,前往第一軍第五營的駐地。
有第一軍統制官劉全的陪同,第五營的營門他們是硬進硬出的這也是軍紀規定,不能攔直屬上級,不許立獨立王國,方便上級的抽查,只有到了孟之祥所在的軍帳前,他的親兵識得是孟珙,固然不敢攔他,趕快出聲道“參見孟都統制”
當孟珙和劉全等人大步進帳時,帳內點著蠟燭,見到孟之祥赤著膊,正把一些資料給收起來,略顯慌張的樣子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