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設左右諫議大夫,從四品,兼領登聞檢院、登聞鼓院,專掌諷喻規諫,官不大,但人人敬畏。
余啟水去拜訪右諫議大夫張宗勝,也不是想見就見的,他先投貼求見,貼上粗略地寫了一下情況,張宗勝看了之后說“這么小的事情,哪用得上麻煩他”
見慣了御史們見風就是雨,有事情就夸大三倍的張宗勝認為是小事一樁。
于是,他推薦了手下的監察御史名叫做戴源,張府管家出來,拿了一份張宗勝的貼子,讓余啟水去找戴源。
那個戴源自然就不象張府的門這么難進,憑借著張宗勝的貼子,戴源在家里見了余啟水。
戴源是個年輕人,還不到三十歲,數年前的進士出身,現任七品的監察御史,這樣的年齡,這樣的官職,算可以了。
雙方客套一番,戴源知道了余啟水的根腳后,也就非常客氣。
聽聞余啟水所求,戴源臉上露出了會意的笑容,他太清楚他那些同行的德性了,于是他拍著胸膛道“既是淳公余天錫字淳父的孫婿,那就好說,包在我身上。”
“這潤筆費”余啟水與他明碼標價道。
“些許小事,就不必了”戴源看看天色未晚,就說道“我聽聞豐順面食店的面食很好,何不請我吃一餐就一餐,不要求高吧”
“瞧您說的,別說一餐,搞定之后,十餐,一百餐都沒有問題”余啟水說著,相邀戴源一起去“豐順”面食店吃一餐,同時派聽差急速去孟之祥家里通知孟之祥一起來。
普通官員,余啟水的面子還是夠用的,但對于監察御吏,要非常尊重,哪怕孟之祥這樣的高級武官,能來的話就來。
當余啟水和戴源到達時,孟之祥已經在那里恭候大駕了,比他們來早三分鐘而已。
騎馬快不了,他干脆帶了家將老董和許景范跑步而來。
“歡迎,歡迎,請請請”孟之祥向戴御史致意。
見他禮貌周到,戴源心中歡喜,還以為他驟升高位就看不起人,卻發現他人很謙虛,很和氣。
店里點起了燈,食客流量依舊不減,孟之祥帶著余啟水和戴源到后院小亭里坐著,余啟水提議道“妹夫你要擴大場地,還要設置雅座了。”
“咳,一步步來吧”孟之祥說道。
到得小亭里坐下,拿菜牌給戴源看,戴源經過時嗅到酸筍的味道,遂點了一份“酸筍肉臊子面”,孟之祥則點了一份“排骨筍臊子面”,而余啟水點的是“干筍肉臊子面”,大家點的都是筍面。
三份筍面本來應該很快送到的,但等了一會兒,隨即而來的有一盤香味撲鼻的豆腐
孟之祥一一介紹,酸筍肉臊子面那是招牌菜,肉臊鮮美,香爽可口,讓人吃起來特別有胃口;排骨筍臊子面則是以排骨為主料,加入了豆瓣醬茸、姜茸、花椒茸煸出味來,烹入鮮湯、精鹽、醬油、胡椒粉、各式香料、白糖燒開,下的是筍節、芝麻油精制而成,用以下面;至于干筍臊子面的制法和排骨筍面差不多。
而豆腐也不是凡品,正是特制“蔣侍郎豆腐”,孟之祥推說此乃大廚們挖掘出來的大唐天寶年間一位蔣侍郎家里所傳下來的豆腐制法,不妨來嘗嘗。
這其實呢,孟之祥的記性很好,記下了當時電視劇里的“蔣侍郎豆腐”制法,教會他的大廚們來做,現在誠心誠意來奉送給兩位。
“蔣侍郎豆腐是由豆腐、豬油、鹽、甜酒、蝦仁為原料制成的一道美食。首先豆腐兩面去皮,每塊切成十六片,晾干。用豬油熱灼,清煙起才下豆腐,略灑鹽花一撮,翻身后,下好甜酒一茶杯和剝好的河蝦大蝦仁一十八個;秋油一小杯,滾一回,加糖一撮,再滾一回,下細蔥半寸許長一百二十段,后,緩緩起鍋。”孟之祥如數家珍,一一細說,讓余啟水和戴源口涎狂流,不顧一切地大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