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從倭國行商那里得知大宋之事,崔怡再派崔滋、權述出使,他們坐上海船,自倭國繞道,經琉球、臺灣,進入中國長江口,沿江到達鎮江,再搭船走京杭大運河,最后到達臨安府。
海途漫長,他們饑餐渴飲,輾轉反側,在海上遇到了海盜很驚險,到達大宋地界,看到大宋的繁華景象而驚嘆,同時心中忐忑不安,因為他們一路看到了宋朝軍隊的狀態不佳,有部分軍隊一般一般屯駐軍隊,大部分軍隊身體消瘦,訓練不足廂軍,這些軍隊能夠對抗無比暴虐之蒙古軍隊
讓高麗使臣們產生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可是來都來了,只能硬著頭皮前往臨安府,直到他們在城外見到了大宋的強軍
“張郎中,請問這是什么軍隊”崔滋急問大宋陪同人員,禮部郎中張明海道。
“哦,此乃我大宋禁軍步軍司的左軍也,他們”張明海看到了隊伍中打著“孟”字旗,遂說道“帶隊將軍是步軍司準備差遣孟之祥也,他年齡不大,可是個好漢哪”
此乃為國添光彩的事情,張明海將孟之祥光鮮的履歷巴拉巴拉說了一通,聽得諸高麗人面面相覷,簡直如聞天方夜譚。
如此兇殘的蒙古軍隊成千上萬,居然被一個大宋將軍單槍匹馬給迫退了
前所未聞,他們根本不會相信。
蒙古軍隊相當能戰,出兵二萬,以少勝多,擊破高麗軍隊數萬,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把高麗人給打怕了。
然而眼前有佐證材料,禁軍左軍部隊的英姿,讓他們不得不信。
這批高麗人上了馬車,崔滋對權述道“如果大宋的那個孟將軍能夠取得大軍的指揮權,則事有可為也”
“沒錯”權述贊成道,與崔滋記下了孟之祥的名字。
不提這些高麗人進入臨安府展開外交行動,他們只是一波小漣漪,孟之祥沒注意到有高麗使臣,他帶領軍隊沿大道行軍拉練。
“跑起來”王堅厲聲道,一個營接一個營的部隊邁開大步,跑步前進。
他們全副武裝,負重行走,悶頭趕路。
中途有人掉隊,則能幫就幫,互相幫助,不能幫的由收容隊帶走,但這些掉隊官兵,回去后必定加練。
結果,掉隊者寥寥無幾,都堅持下來了。
在隊伍的前面,有馬隊開路,高聲叫喊,打出旗號為“莫驚莫怪,御前侍衛親軍步軍司左軍奉令訓練,所到之處,軍民莫要慌張。”
這是提防沿途民眾驚擾,搞得到時人心惶惶,以為國家發生了什么大事。
不僅僅是馬隊開路,還通知了沿途的州縣,要當地官員派出差役來維持秩序,安撫民心,做好補給工作。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