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來的人馬是本國軍隊,不入城,路過而已。
袁知府惱怒地道“軍隊膽敢不報備,真當老夫手里的彈劾權是沒用的”
宋朝時期知府的權力很大,甚至有的知府是宰相退任后出任,軍隊敢惹知府,是哪個軍官不長眼想吃彈章
偶的大刀已經饑渴難耐了,彈劾他,給他安上“飛揚跋扈,荼毒地方,有藩鎮之烈也”的罪名,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了解到了,是禁軍步軍司左軍軍馬,指揮官是“準備差遣”孟之祥,太尉也
“那又如何,本府照樣彈劾他”袁肅在公堂上叫囂著。
不想府內主簿小聲地道“明公,禁軍左軍到來,是經過報備的”
他拿出之前的公文紙來指給袁肅看,上面表明在三天前,步軍司左軍攜全副輜重,自杭州行在出發,預計三天后到達湖州,敬請湖州府接待,備足軍資補給軍隊。
頓時袁肅嘎然而止,老臉一紅
當時他也看到了這份公文,就嗤之以鼻,認為公文寫錯了。
袁肅出任地方官之前,在兵部干過一陣子,他知道軍隊行軍打仗,是一件需要很長時間準備的事情,行軍時,三十里為一舍,而這就是整個軍隊一天的正常行軍速度,之所以走得得這么慢,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軍隊之中的輜重,包括裝備、糧秣、被子衣服、物資等等。
在輜重之外,還有一個東西叫做“委積”,這個是整個軍隊的財貨,包括銀子,沒有銀子那就是銅錢,銅錢是很重的,都得帶上。
所以,一天走三十里,在古代的軍隊是非常正常的。
湖州距離杭州二百里地,既然步軍司左軍是全副輜重出動,則應該是六天多或者是七天才能到達。
于是袁肅不當一回事,甚至忘記了這茬,他認為還有時間嘛
沒想到左軍三天到達,這是倍道而行,真的是大宋的軍隊嗎
所謂倍道而行,意思就是一天走六十里地,所以三天就到達了。
看著公文,袁肅與主簿臉上變色。
苦也,沒作準備
一般地,隨出動軍隊同行的還有樞密院的人,他們會記錄軍隊的表現,還有路上州縣對于軍隊的補給支持情況
袁肅的臉越發地發燙了,雖說他身為高級文官,即使是補給不到位,也論罪不到他頭上,但傳出去終究是件丟臉的事。
為了補救,在中午的時候,他給左軍的官兵們改善了伙食
即中午吃飯的時候,左軍官兵們吃到了蔥油炒雞和各種鹵肉,人人二大勺,份量十足,吃得他們眉開眼笑,齊贊湖州府的補給真給力。
據說,湖州府出府帑,把各處的雞子和鹵肉一掃而空,用來供應軍隊
注1在宋朝,民間武術大發展,各城鎮和各村,只要有點條件的,都會結社,習拳練武,使用弓箭和兵器去練習。
湖州以“湖絲”出名,民間相當有錢,土豪們舍得出錢,積極培養民壯和支持武館習武。
說實在話,不說“衛國”,先說“保家”,宋朝民間是敢戰,奈何上層畏敵如虎,對民間武裝更是著力打壓,覺得民間武裝力量的危險程度只在自家軍隊之下,必須嚴加管制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