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偵察到的蒙軍塔察兒集團兵力雄厚,其本部一萬人,另外的蒙古軍隊一萬人,欽察人苫徹撥都兒一萬人,張柔軍一萬人還有另外二萬漢軍共六萬人
去救,敵眾我寡。
不救,皇命在身不可違,而且江陵府是長江緊要處,一旦被蒙古軍攻下,則長江大龍被對方一分為二,對大宋是極其危險。
總而言之,不好打
孟珙問諸將可有好計策供他參考
諸將皆搖頭,覺得很棘手。
孟珙問道“七郎,你為本軍的副都統制官,你來出個主意吧”
孟之祥心忖俺當了副都統制官,以前四叔叫俺是小七的,現在變成了七郎了,升級了,他懶洋洋地道“有四叔在,小七我何須動腦筋,四叔吩咐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干嘛要傷腦筋呢,天掉下來自有高個子頂著哩。
他躺平了,孟珙知道他的憊懶性子,當著眾人的面不好斥責他,搖頭道“總有一天你要獨自領兵,指揮作戰的,不能什么都靠你四叔”
于是孟珙說出他的計劃來,眾人皆說好
孟珙深知力量懸殊,所以先集中力量封鎖江面。接著施展疑兵之計,以少示眾,白天不斷變換旗幟和軍服顏色;晚上就虛張火把,沿江排開數十里,擺出一副大軍來援的樣子,號稱有二十萬軍馬,水陸并進,船騎雙行,沿江而來,大張旗鼓地救援江陵府。
這條計策并不新鮮,東漢末年,董卓懷不軌之心,率軍進洛陽,他試圖控制朝綱,但他的兵少,因此他采取了白天大隊人馬入京,晚上大隊人馬秘密出京,次日將那些人馬變換旗幟和軍服顏色,又大隊人馬進京,從而營造出有他有很多人馬的假象,導致京城軍馬震怖,不敢與董卓部隊相爭,讓他得逞。
大家對孟珙的計策稱善,孟珙笑道“此計尚有漏洞,需要好好完善”
他說出二個關鍵,一是要“添灶”,二是要搞s韃軍的探馬。
“添灶”容易理解,你二十萬大軍沒有足夠的爐灶就很容易露餡了,因此大軍過境時,爐灶必須足夠。
這事好做,專門派些軍士去營造爐灶夠多即可。
第二件事是防備s韃軍的探馬,即蒙古人的游騎兵與斥侯異常猖獗,當初端平入洛為什么失敗的原因之一是蒙古人仗著騎射厲害,把宋軍的斥侯全給殺光光,宋軍不了解周邊情況,豈得不敗
眼下救江陵部隊這樣弄虛作假的,萬一給韃軍的斥侯偵知,就會前功盡棄。
因此孟珙要求各部堅決與蒙古人的游騎兵與斥侯作斗爭,絕對不能讓蒙古人偵察出真相,否則,問題出在哪一支部隊上,就追究哪一支部隊長官的責任,絕不寬貸
眾皆凜然領命,孟珙知道孟之祥的騎射了得,要他率二百精銳騎兵,給他們配備了人均三馬的豪華配置,由他們在外圍負責清掃韃軍斥侯的任務,他們在外圍打得越好,則各部隊的壓力就越小。
孟之祥欣然領命,一點都不因自己是軍隊老二接受這樣的小任務而不悅,而是保證完成任務,讓韃軍變成聾子與瞎子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