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保證完成任務”孟之祥與曹文鏞站出來道。
安排了五千人馬給他們,但他們輕松接受任務,對于打擊敵軍一萬二千人覺得無壓力
其余軍馬,則由孟珙率領,直趨襄陽。
與其他軍隊相比,孟珙的軍隊專心打仗,少說閑話,是專業軍隊。
事實上,孟之祥帶著步軍司左軍,曹文鏞帶著京湖第三軍各二千五百人之外,還有飛魚軍八百人隨軍作戰,孟之祥為了掩人耳目,又糾集了另外的二支鄉兵共一千二百人參戰,如此他的總兵力達到了七千人。
“我愿作先鋒,去打隨州”劉珊妤對孟之祥道。
在襄陽與信陽間有隨州,被韃軍占據著,情報上說有一千五百漢軍雜牌軍在防守,是信陽的屏障。
劉珊妤的飛魚軍有八百人,敵軍雖然是她兵力的二倍,但她信心爆棚,請纓去打隨州。
孟之祥認為敵我兵力相差太大,不可輕敵,不同意她出戰
劉珊妤說她以前奪取過兩個小縣,奪城是杠杠的。
孟之祥還是不同意,擔心她遇到危險,畢竟兵者,兇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劉珊妤不與他爭執,以柔克剛,就用她的櫻桃小口去用功,卻遲遲不給他來最后一擊
最終,騷動不已,喘不過氣來的孟之祥只能簽了城下之盟,才能夠淋漓暢快
“駕”劉珊妤一抽馬鞭,她的“流星飆”興奮地揚開四蹄跑起來。
她帶隊出戰隨州
看到戴著飛魚面具的主將充滿活力的樣子,飛魚軍的官兵們士氣自然上升。
帶兵之道,主將對于部屬有很大的影響力,主將陽光燦爛,積極進取,部屬自然振奮精神,在這點上,孟家軍體系的將領普遍表現得很好。
飛魚軍對自己充滿信心,還來自于孟之祥派出的老董、老陳、老張三老和王得標四張硬弓,可頂一百精兵
關鍵在于隨州沒有“真韃”,即沒有蒙古軍,一千五百駐軍有三百是色目人,即來自北方的游牧部族,不是蒙古人,一千二百人則是漢人和南人,亂七八糟的,彼此互相不服
漢人指的是原金統治下的漢族和女真、契丹、渤海、高麗等人,這些人漢化夠深,普遍會漢語。
南人則是原南宋統治下的漢人與其他民族,他們投降了蒙元后,就被叫為南人。
因此,飛魚軍探知到隨州守軍是這樣的大雜燴,那就容易打了,在沒有真韃統領下,他們絕不會死戰到底,因為其他人不會為他們報仇雪恨,甚至想讓他們早點歸西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