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進城,一部分的韃子抵抗至死,但大部分的韃子居然都是投降了
因為孟珙答應過他們降者不殺,因此奪回襄陽的過程極為順利,大部分的地區都是完好無損,倉庫物資也都順利接受,當然不如趙范“送給”蒙古人的物資多。
就這樣,孟珙以“孟氏作戰法”順風順水地打敗了敵人,收復了失地,損失兵力不多,韃軍撤退
大勝
孟珙向臨安府行在報捷,就這樣,襄樊又重歸于南宋版圖。
趙范失土,孟珙收復,消息傳來,萬民歡騰,得朝廷嘉獎,孟珙晉升為朝廷寧遠軍承宣使、帶御器械、鄂州江陵府諸軍都統制,升到了28級的中亮郎客省副使。
朝廷對他重賞約百萬錢,但孟珙不肯先于將士受賞,拒不受賞。
嗯,這時武將抗抗旨是可以的,作個謙虛的姿態,官家與文官是不會追究的。
官家允許“三軍勛勞,趣其來上”,意思是讓孟珙把諸人的功勞統統寫上來,他來作封賞。
因此孟珙實實在在地將諸人的功勞寫在功勞簿上,呈送官家。
看到孟珙軍奪取襄樊的全過程,官家歡喜不已,認為孟珙、孟之祥、劉全、曹文鏞、史志超等人功在國家,宜加重賞
于是朝廷大獎三軍,厚加封賞,人均五貫錢,這是最基本的獎勵。
孟之祥則晉升為鄂州都統制、湖州防御使、33級的左武郎,升官之快,不得不說他之前加入禁軍帶來的好處多多。
在禁軍位高權重,出外后屢立功勞,能升不會降,年紀輕輕,官職升得非常快,他終于可以獨擋一面了。
其他人也是不斷地升遷級別與官職,得到朝廷的重賞。
孟琪收復襄樊之后向朝廷上書“襄樊是朝廷的命脈,如今將士們浴血奮戰終于奪回,應該投入錢糧使其恢復元氣,并且派遣十萬以上的兵丁來駐守。”
但是南宋朝廷并沒有采納他的建議,收復襄樊之后,南宋并沒有駐重兵防守。
詭異的是蒙元也沒有出兵來攻打,此后的十幾年之間,這個雙方曾經浴血爭奪的兵家必爭之地居然變得無人問津了
大宋對襄樊既不修復也不駐扎大軍,而蒙元也沒有派兵南下攻打,好象雙方先前打了個寂寞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