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乃皇宋的賦稅要地,不可不救,但要救之,誰可去救朝廷拿不定主意。
李埴年紀老邁,力不從心,誰入四川主持軍政要務
目前可用人選有京湖制置使史嵩之;寶章閣學士、淮東制置使兼知揚州、趙葵;工部侍郎、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吳潛等人,但史嵩之奏稱不對旨,只愿意呆在京湖,不愿意挪窩。
其他人等,朝廷則有顧慮,主要是端平入洛后,朝廷使用趙范守襄陽,導致襄樊失守,造成大宋嚴重的戰略失敗,讓官家成了驚弓之鳥,唯恐用人失誤。
御史彈劾越范,風聞奏事,引用了臨安民間評價為“襄樊重要,朝廷不派頭老虎去守,好歹也得派條狗去看著,偏偏派了只豬”
這話其實是孟之祥說的,傳到民間以打擊趙氏。
老虎是史嵩之,他啟用孟珙后,京湖戰區都沒打過什么敗仗,狗是指趙葵,有點本事,而豬就是指趙范了。
經歷了襄陽之事,派去四川的,萬一又是頭豬呢,朝廷實在丟不起這個臉。
朝廷考慮著人事安排,那是政事堂與樞密院的事情,象孟之祥即使做到大將,也沒什么建言權,他所做的事情就是在本月二十五日,朝廷舉行的祈求降雨的儀式中維持秩序
是年東南大旱,臨安、建康、揚州、鎮江、湖州、蘇州、婺州等皆受災,臨安府更因天旱,在上個月引發了臨安府的火災,燒掉大片街區。
進入了六月,這旱得更厲害了,草木皆枯,河塘干涸,于是迷信活動大行其道,先是民間自發的求雨活動,比如抬著龍王像游神,再就是地方官府求雨,不行的話,只有朝廷來求雨了。
朝廷求雨有一定的程序,比較規范,先是禮部出面,在臨安的錢塘江邊祈雨,再不雨的話,就到了地壇、日壇和月壇再行祈禱。
“老天爺啊,求求你下點雨吧”禮部官員真是相當心誠。
道理很簡單,求得到雨有賞,求不到雨被罰。
如果都不行,老天還是不下雨,就得勞駕皇帝老兒同面了,皇帝一般都要出面,他親自到天壇,步行上壇,下面的文武百官,排列成陣,行大禮,如孟之祥之流的軍人,就負責警戒,保衛諸位,不要讓外人沖撞官家與禮儀。
他冷眼旁觀,看著官家點香、念表、敬酒,一絲不茍地做下去,貌似天空就陰云密布,當官家親自出馬之后,還真的是在臨安府下了一場大雨
電閃雷鳴,滂沱大雨落下來,匯流成溪,臨安府一片歡騰
因此,官家非常有面子,老百姓也更崇拜官家了,不愧是天子啊
顯然,官家是很有誠意,為了國家和百姓,付出了真誠,感動了上天。
孟之祥則學到了如何求雨的訣竅,那就是折騰,起勁地折騰,各路人馬一路折騰上去,持之以恒,不要怕麻煩
一般到了這種地步,旱象已經待續很久了,就算老天不給面子,怎么也該下點雨了,所以,皇帝一求往往就有雨,屬于瓜熟蒂落。
而且,在求雨之前,找專業人士來看過,選擇過日期,即確保近期有雨
行,以后俺要求雨,就這么辦,保證百試九十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