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權順慶府知府是一個名不經傳的牛志今,匆匆地趕到了順慶府那顯得有些破破爛爛的城墻上順慶府狀況不佳,去年被韃軍攻破過,城墻遭到一定的破壞,官員也沒有正式派出。
事實上,隨著韃軍入川,大宋在四川整個形勢都不好了,官員短缺是其一,牛志今以前只做過一個下縣的縣令,驟將他提拔到一府高位,又遇到韃軍來攻,讓他心慌得很,手腳俱顫。
好在看到了兩位統制官的鎮定樣子,牛志今深呼吸,讓自己盡量放松。
而楊懷遠請他一起聽取已軍參謀長的匯報,那個參謀長正是依孟之祥的軍制所設,很年輕的小伙子,做事非常地麻利,考慮得也很周到,他拿出一張紙,說明工作,那就是執行緊急狀態,進入最高警戒,措施如下
一、軍隊上城防守,控制城門;
二、發動當地民壯協助守城,;
三、收集當地糧食,實行配給制,首先是糧店、大戶,其次到所有人,可以先出庫銀收買民間余糧,若無庫銀,則強征;
四、搜集防御物資,包括磚石、木頭、兵器、弓箭等,如不夠,則拆除民房;
五、收集藥物,集中所有郎中,輪流值班,一有疫情,馬上報告,加以控制;
六、提防奸人,包括出榜安民、晚上宵禁,白天監督人口流動,守衛倉庫、水井、軍營、府衙等重地等,加強巡視,給予錢物鼓勵出首奸人歹徒。
軍政長官協商,如措施二三四五等,都依賴于牛志今這個親民官負責的。
不同于那些牛氣哄哄的東華門前唱名者指進士,牛志今不是進士出身,對于軍隊,他持順從、合作的態度,而不象那些進士出身的文官來教軍官打仗,否則文官為先,他們帶有知某州軍州事,簡稱知州,是可以節制當地武將,強硬的文官甚至敢不鳥比他品階還要高級的武將,那就令人頭痛了。
大家說好后,馬上去做事,由參謀長組織,牛志今著差役敲著大鑼,在街道各處叫嚷著“韃軍將至,知府相公鈞令,著各家各戶出一男丁,協助守城”
咣咣咣,大鑼響個不停,差役也嚷個不停。
同時,軍人、差役前往糧店,開始平價購糧,并把糧食搬運到指定的倉庫。
順慶府民眾被驚動起來,一些民眾積極地參與,很快地站到了街道上,不少人的手里拿著刀槍,背著弓箭。
事實上,先不論民間的愛國熱情,民間的保衛家鄉的情緒始終是有的,也擁有武力,然而朝廷對于他們的態度很矛盾,在危急時發動民眾,到了情況穩定下來,又打壓民眾。
當然也有一些人不樂意打仗,他們了解過韃軍的所作所為,即屠守城者,不守城者得生,這些人悲觀失望,認為不打最好,快快投降,以保性命。
再有一些人,在守城時失去了利益,比如有糧食的、有物資的,被強征了自然不高興,也就怪話連篇,牢騷話不斷。
不過官府的榜文貼出來,差役大聲地念出來,官府決意抵抗到底,絕不向韃靼人屈膝投降,不向蠻夷屈服,官府要各家各戶有人出人、有錢出錢、有物出物,誰有二話,不服從不配合者,按通敵論處
于是不管愿意不愿意,民眾都被動員起來了,他們集中后搬運物資上城,整座城市都動員起來。
而軍隊已在城墻上嚴陣已待,楊懷遠望向已經清晰的韃軍前鋒騎兵,他們正忙著擄掠逃跑的民眾人口與財物,隊形混亂,楊懷遠心忖是否出城,殺殺韃軍威風呢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