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就是端平入洛,金國滅亡后,理宗皇帝支持相公鄭清之北伐,由趙葵指揮宋軍收復三京,這可是當年百戰名將岳飛都不能完成的任務,如今看似能夠唾手可得,名垂青史。
仗還沒打,史嵩之、孟拱、真德秀、喬行簡、吳潛等一干重臣齊刷刷反對,也就是說南朝無法形成政治合力,這北伐當然不能成功。
接著劉秉忠筆峰一轉,以“今時不同往日”來說明現今南朝孟神通的神通所在,他幾乎完美地避開了以往北伐種種不利因素,嚴重不利于北朝!
首先,南軍有馬!
不僅有,還很多,且馬種優秀。(這個具體在之前內容已經說過,這里就不再贅述)
有了馬,就讓北軍騎射優勢蕩然無存,南軍善于騎射,組織嚴密;擅長搞偵查,能迅速做到知己知彼,身體綜合素質高;有豐富的騎兵資源;畜牧業發達也能助力糧草的運輸……反過來輾壓北軍。
現在南軍以大量牲畜運輸糧秣軍資到前線去,一路筑城而來,黃河以南地區建立起堅固的支撐點,處處堅城,實現了桓溫計劃的以洛陽作為北伐前沿陣地的北伐攻略,南軍后勤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再有人心,如今南朝已經形成共識,即北虜不滅,南朝永遠不安,必須奪回中原故地,把戰線推至長城、陰山一線,方保漢人王朝安穩。
要說到忽必烈大破宋軍,攻取臨安府對蒙古是件好事,但對于孟之祥亦是件“好事”。
蒙軍洗劫臨安府,其狀況慘不忍睹,駭人聽聞,南朝軍民震驚無比,有了切身之痛,產生了“北虜不滅,何有家為”的強烈情緒,一致支持皇帝北伐,把北虜消滅或者趕走!
針對盧世榮及一眾韃酋與漢人世侯的“草原決戰”戰略,即棄守中原,在草原上與南軍決戰,劉秉忠認為屆時草原不一定是北朝的主場,南軍可能反客為主,也就是說北朝機動優勢不復存在,南軍會追著北軍來打!
劉秉忠大膽地揣測,以明帝孟之祥的神通,他甚至能夠徹底解決北方游牧部族之事,即孟之祥占領草原,在草原上建立起王朝統治,從此一了百了,北方民族不再為患。
因為孟之祥有足夠馬匹,他還有錢!有人!
劉秉忠建議趁著目前孟神通尚未成勢,元朝不僅要堅持“穩守反擊”之策,且要加碼,包括從各蒙古王國招兵勤王,還要派兵突擊南方,遂行破交襲擾策略,破壞南軍北伐,千方百計地將孟神通之勢徹底地打下去。
盧世榮的奏折,忽必烈看了三遍。
劉秉忠的奏折,忽必烈足足看了五遍。
正在猶豫不決時,看到帳門處有阿速軍千戶阿塔赤在探頭探腦,遂動問:“什么事?”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