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世榮感恩涕零,先叩謝忽必烈的大恩大德,又向劉秉忠致歉,趕快退下了。
而為了安撫劉秉忠,忽必烈對他賞羊三百只。
劉秉忠領賞謝恩,盧世榮這種小角色他根本不放在眼里,只是暗地里撇撇嘴,對于韃子動輒以羊來賞罰很是無語。
忽必烈的治下,依舊保留了大量蒙古舊制,羊作為一種重要的商品,賞賜以羊,懲罰以羊,但劉秉忠要那么多羊干嘛,他吃羊肉不多,家庭地方不大,養不了這么多羊。
而且大汗賜羊,他可以吃,但要是養死了別人會說他對大汗不滿,找借口來彈劾他。
可站在忽必烈的立場上,他賞賜蒙古王公大將都是賞羊,劉秉忠作為他的親信大臣,要是不賞羊,別人就覺得他低人一等,會看他不起。
好在問題不大,賞的羊自有尊重他、對他執弟子禮的皇子忽哥赤領去代養,劉秉忠需要吃的時候派人去取就行了。
定下大方略,會議到此結束,真正的實施要等相關人員集思廣益,拿出相關條陳討論后經皇帝決定后方能推行。
大家散了之后,劉秉忠騎馬返回他在滄州東城內的“太保府”,行軍途中不得不住帳篷,暫住時則找房子住得舒服。
為了表示對他的恩寵,忽必烈為他安排了十名韃子兵(真韃或色目人)作為他的護衛,加上五十員漢人護衛,儀從喧嘩地返回居處。
他們打著旗幟,馬匹眾多,行進在路上,漢人們紛紛躲避,見著韃子為他揚鞭喝道,連其他的韃子都被趕到路邊,大都露出了羨慕的神情。
這個漢人,爬得可真高啊!
蒙古取代遼金以來,以宋為正朔的觀念在北方淡漠已久,漢人習慣了蒙人的高壓統治,對于同族能夠爬到如此高位,可是妒恨交加,只可惜做狗無門而已。
劉秉忠回到居處,登堂入室,在書房椅子里坐著養神,他在琢磨著這次御前會議的得失。
作為一個政治人物,一天事務下來不作反省,可謂是“亡無日矣”。
皇帝全盤接納了他的建議,完全達到了他的目的,而韃子早被他看透了,戰爭是他們需要的,這幫家伙殘忍成性,只要讓他們打仗,他們就會樂呵樂呵地跟著去打,有好處時沖在前面,沒好處時就賣隊友。
史天澤反對戰爭的反應在劉秉忠的預料中,他知道漢人世侯在這場戰爭中損失慘重,不僅僅是死人,而且財富大為縮水,聽聞有個漢人世侯發不出軍餉,出現部隊嘩變,以致于忽必烈不得不干預,要放貸的色目人暫停向漢人世侯收利息!
倒是張柔……劉秉忠思忖著這個老家伙,想著想著,竟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
注1:張柔與孟之祥四叔孟珙是好朋友,張柔出道揚名立萬的時候,孟之祥不過是員小將,張柔有資格說孟之祥是“小孟”,當然大家重見后,立下君臣名份,張柔提都不會提“小孟”兩個字的。
就算孟之祥背后聽到張柔說他是“小孟”也會詐作沒聽到,張柔是他北方攻略中重要的一環。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