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挺、趙良弼、游顯等皆為治世良臣,連同先前戰死的廉希憲,都是忽必烈藩邸舊臣,待到忽必烈正位后,作為皇帝的親信,他們正要大展拳腳的時候,因益都李璮叛亂之事受到牽連、追究。
李璮的叛亂,牽涉到很多被忽必烈委以文、武要職的漢人親信。執政的中書平章王文統是李璮的岳父,與李璮長期秘密溝通,“有反狀者累年”,事發后與其子王蕘一同被誅。
商挺從關中被急召回都,受到軟禁和盤查、趙良弼更被“威刑臨恐,譴訶百至”、游顯則被抄家,他們雖未被殺,但是黜落和冷待是必然的事。
國難思良才,這些人都是良才,現在劉秉忠借此機會讓他們復出,表示出對友情的忠誠,品德高尚,不象一些人要是身邊同伴出事后立即與他們劃清界線,功利心太明顯。
其實在廉希憲青州戰死后,忽必烈已經不無后悔,說廉希憲并不熟悉軍務,朕讓他駐守青州是朕害了他。
現在商挺等人可以出山,獲得了忽必烈的首肯。
劉秉忠計劃在商挺協助史天澤、趙良弼協助張弘略、游顯協助嚴忠嗣,以及其他文臣協助諸漢人世侯,分別在太原、真定、滄州、霸州等地屯田,直至大都、遼東等地,階梯有序,準備充足。
對于屯田事務,劉秉忠另有附件,寫明屯田兵列入軍籍,收成用官牛的,其收獲官六民四;用私牛的,對半分。
包括了征人,即招募或者強征屯田兵;選址,即選擇水草豐茂的土地作為屯田地點,并且在哪里修筑防御城堡;以及保障,官府負責修筑房舍,供給必要的農具、種子,配備醫生和巫師,視情況提供牛只等等。
由于屯田兵列入軍籍,還包括了他們的訓練事項。
手拈著這份不薄的附件,忽必烈不禁感慨劉秉忠不禁是大才,在此短短時間就有了如此詳細的計劃,其才思敏捷,思慮周到,他人難及,好在這樣的大才為朕所用!
這不是一蹴而就的計劃,肯定平日里有所準備,深思熟慮后的結果。
今日有所觸動,忽必烈放飛思緒,想到商挺、趙良弼、游顯等熟人,再想到王文統,可惜了!
為什么說劉秉忠的才干是他人難及,而不是獨一無二呢?
因為還有個王文統!
前中書平章王文統字以道,益都人,于金朝末年考中經義進士,后投靠益都行省的李璮,被留為幕僚,為李璮出謀劃策,取得漣、海二郡。
知其大才,忽必烈成立中書省,總管內外百司的政務,第一個提拔的平章政事便是王文統,由他總管內外百司的政務。
中統三年(1262年)二月,李璮反元,王文統被認定為李璮同謀,與其子王蕘一同被處死。
王文統主持中書政務時間雖短,卻建立了一套較完整的政治經濟制度。同時,在北方大規模地實行了漢法。在忽必烈對阿里不哥的戰爭中,王文統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在短期間從中原地區征集與轉輸了大量物資武器,這些對于元朝的建國及其鞏固起了重大作用,堪與漢初蕭何相比。
時至今天,王文統制定的中統鈔法沿用中,對解決多項政策冗雜、軍費浩繁、國用不足等問題,起了重要的作用。
可惜因李璮叛亂,關系重大,不得不將王文統處死,現在回想起來,如果說劉秉忠工于遠謀廣略,王文統則精通實務,亦是他人難及!
忽必烈幽幽一嘆:“人才難得啊!”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