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野外土多是生土,原有的養分被雨水淋過流失,土質貧瘠,而熟土則通過引入水源而不讓水分流失,同時采取深翻草木肥、壓埋有機肥(人或牲畜的糞尿)等方法,經歷多年培育,最終形成熟土。
此乃人為,天然的熟土則是黑土地,腐殖質多,養料充足,合適耕種,可遇不可求。
千百年來,隨著華夏族農民向四境擴展,把原本不合適的生土變成了熟土,耕種收成,即為良田。
江南的良田是一開始就有的嗎?
不,同樣是把生地變成于熟地而來,三國前根本沒有江南什么事,乃孫策占據江東,之后晉人衣冠南渡,接著宋人衣冠南渡,大量移民開墾生地變熟地而得魚米之鄉。
現在,蘚州這些熟田地都用來放牧,假以時日,就會退化回生土,也就歷代農民的心血白費!
如今商挺來了,他要扭轉目前的趨勢,重拾良田,源源不斷地生產出糧食,對上不負皇恩,對下不負黎民百姓。
他是個有能力的人,連使三板斧,即讓蘚州田產煥然一新!
第一板斧,師出有名。
他首先檢查各地的魚鱗冊,厘清田地來源,對于不合理的占有,進行改正。
魚鱗冊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土地登記簿冊,將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排列連接地繪制,標明相應的名稱,是民間田地之總冊,以此區分地主。
比如色目人伊拉古木占據了三千畝土地,說是前主抵債的,商挺斥其曰此乃漢人世侯田地,屬于封地,豈可抵債,不由分說,將伊拉古木給打將出去,三千畝田地收回,表現出商挺相當強勢!
色目人的權勢很大,然而商挺并不畏懼,他對手下道:“我負了皇命在身,屯田要是不成功,皇上要砍我的腦袋,他色目人算什么!”
伊拉古木跑到大都,向同族阿合馬哭訴,阿合馬告訴他道:“朝廷下定決心屯田,以解決軍糧不足的問題,我也為軍糧頭痛,商挺這是幫了我,你就認栽吧!”伊拉古木無奈而去。
再有豪強周某占據八千畝田地,手續無懈可擊,商挺找到周某說:“你的田地沒問題!田地是屬于你的。”
周某一聽很高興啊,沒想到商挺來個轉折道:“今年秋收,八千畝田地要交足八千畝地的賦稅,少一個子兒,我拿你是問!”
他找來主簿,當場算出周某要交的賦稅,即使是收得很優惠,也是個不菲的數字。
周某一聽不樂意了,他的田地做的是出租生意,只有少量耕種,大部分是租給別人養牲畜,哪有八千畝田地賦稅可交。
他先是抵賴,找關系而不得脫,最后只好退了六千畝田地出來給官府!
……
商挺的第二板斧,狐假虎威,以蒙古人對付蒙古人!
……
注1:
長江下游是守江必守淮,中游則守江必守漢,守住漢江襄陽才行,一旦北虜飲馬長江,與南朝兩分長江,天險不足為恃,南朝失敗勢在必然!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