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來,蘚州地方凋零,人口稀少,不足以耕種。
想去外地拉人是不行,因為朝廷不允許,外地官府更不會同意,那會大家打架的,必須得從蘚州地方找人口,挖掘潛力。
各地管戶籍的官吏們把手一攤說:“沒有,沒人!”
戶籍冊子上是沒人,商挺并不好糊弄,他深入民間私訪,探查民情,工作做到家,很快就清楚了蘚州其實隱藏了不少人口。
第一種是債務佃民,他們因為欠債而成為了佃民,不再是平民而被取消了民籍。
第二種則是豪強麾下有大量的隱藏人口,被他們控制住不入朝廷民籍。
第三種則是荒郊野人,由于逃避戰亂,他們躲在荒野的深山老林、沼澤濕地里,以當時落后的環境,一出城就荒山野嶺,這些人口并不少。
對于這些人口,民間是知道的,因為他們會與城里人交換物資,用土特產,山藥、鳥獸肉等來換取食鹽、工具、茶葉、藥物等。
知道了這些情況后,商挺即行著手解決問題,收回人口。
對于淪為他人奴仆的民眾,允許被贖身,沒錢沒關系,官府先行支付贖金,民眾則為官府屯田,六年得以脫身。
或許有人說民眾是從一個囚籠轉到另一個囚籠?
不然,他們田地收成是有份的,收成用官牛的,其收獲官六民四;用私牛的,對半分。
要是做別人家的佃民,那收成頂多糊口,荒年更要欠債,利滾利,利打利,永世沒有翻身之機。
一些權豪不聽命,商挺派出傲木格圖強制執行,將這些民眾從債主及豪強全部釋放為良民,入屯田事。
對于城外野人,商挺雙管齊下,一來收緊貿易通道,即掃蕩對外貿易商戶,不許他們出售物資給里人,二來派出當地族長長老及有德望的人去勸說野人回城,重新落藉。
誘之以利,回歸每丁口即發銅錢五貫的安家費,去勸說成功的人每丁口賞二貫錢,說到做到!
他對于賞錢抓得很緊,以自己家丁和蒙人一起監督官吏發放賞錢,沒有克扣,這錢一到位就好說了。
種種手段使出來,短短一個月即得上萬丁口,當中不少是青壯勞動力,即組織他們屯田,先修建簡易屋舍居住下來,向他們發放農具、種子,提供官牛。
把事情統統管起來,大事小事統統都要管,商挺披星戴月地干活,他一個三品的宣慰使高官,真正做到了007,為朝廷之事嘔心瀝血。
到了秋收,他上萬人屯田,精心耕種田地三千余頃,一頃合一百畝,平均畝產一石,共得糧三十萬石。(按宋制一石約合二百斤)
成效的確不小,比較一下,南宋紹定元年(公元1228年),史嵩之在襄陽經理屯田,組織人力多一些,積谷達六十八萬石,結果史嵩之被視為能臣。
商挺人少,蘚州土地亦不及襄陽肥沃,得此成果實屬不易。
他向韃廷上報好消息后,忽必烈看著他與眾漢大臣的屯田報告,人人報捷,還有蒙部各部派兵前來中原助戰,都令他喜上眉梢,同時也在發愁,可謂是喜憂參半吧!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