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集資和給投資者分紅的模式就是現代金融的開端。
只要翻開歐洲大航海時代的歷史就不難看出,金融在其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
甚至可以說凡是當時的海上強國,基本有一個算一個都發展出了極為先進的金融體系。
比如說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再比如說能憑借極為狹小國土一躍成為海上馬車夫的荷蘭,還有與英國展開過激烈競爭的法國。
事實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金融扮演的都是給實體工業服務的角色。
但老牌資本主義強國為了爭奪資源和市場導致的慘烈世界大戰,無產階級政權大范圍興起,還有內部越來越劇烈的階級對立,導致精英階層開始主動追求去工業化,只保留高級附加值的產業。
這也是為什么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戰后社會矛盾一下子就得到了極大緩和。
甚至幾十年后的年輕人還會歌頌資本主義,認為這才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殊不知這一切實際上源自于“自我閹割”。
自己沒有了大量的低端產業工人,把利潤少的制造業轉移給那些欠發達國家,原本激烈的社會對立自然也就不復存在。
而且還可以通過廉價勞動力壓低商品的成本,再通過金融手段收割對方好不容易創造出來的財富,讓本國民眾在收入不大幅度增長的前提下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
后來隨著新自由主義概念被明確提出,地球上的現代金融體系才徹底脫實向虛變成了一種由債務驅動的數字游戲。
不過巴托地獄的證券市場則剛好相反,從一開始就被設計成了充滿爾虞我詐、陷阱遍地的修羅場。
它漲幅與下跌跟收益、財報并不產生直接聯系,而是完全由投機者的意向來決定。
其目的并不是為了通過資本手段來收割財富,而是為了收割那些參與這場游戲投機者的靈魂。
這也就意味著即便是很小的相關消息都有可能成為幕后操盤手炒作、制造恐慌的工具。
所以這里的股票和債券每天都在進行著地球人根本無法想象的劇烈震蕩。
也許上一秒還在不斷上漲,下一秒就會直接跌破谷底變得一文不值。
更不用提像領主開始進行戰爭動員這樣驚天動地的大動作。
順便提一句,在巨大賽博朋克城市的證券交易所內,動輒十幾倍、幾十倍乃至上百倍的杠桿都是常規操作。
因為凡是入場的人都抱著一個念頭,要么發一筆橫財、要么直接輸掉自己的靈魂破罐子破摔。
在這樣的動機和大環境下能有好結果才出了鬼呢。
“不錢我的錢”
“天吶我我居然破產了這么多的債要怎么樣才能還得清”
“為什么為什么會這樣明明原本一切都在我的預料之中”
“天殺的這下全完了”
“哈哈哈哈發了發了感謝偉大的索斯親王從今天開始起我就是您最忠實的信徒”
“俺也一樣誰能想到原本只是想要買點軍工股票等著升值小賺一筆,結果這一下子直接翻了三十倍。”
“何止軍工股票在上漲,就連幾個雇傭兵中介公司的股票都跟著一起原地起飛,看樣子至少會連續上漲好幾天。”
“走,找個地方喝一杯”
“一起我剛好知道一個特別服務的地方,可以在喝酒的同時順便享受其他方面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