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以后我們能不能不在學校吃中午飯
食堂的這頓飯實在是太難吃了,比咱家的苦紅薯面都難吃,我能不能省下糧票交回家里
咱家離學校又不算太遠,我寧可來回多跑上一趟,中午也不想在學校吃了。”
“就是,中午來回跑上一趟還能鍛煉身體,以后我們還是回家吃吧”
三個孩子都是一樣的立場,家康和芳菲也都是同樣的想法。
老大家康已經上初中,老二家慶和小芳菲也都已經讀小學,在岳文軒的要求下,他們三個的中午飯都在學校吃。
一定要讓三個孩子在學校吃這頓飯,岳文軒自然有他的考量。
他們家里的生活水平就算比以前降低了一些,仍然比普通人家的生活水準高了太多。
家里的三個孩子要是一天三頓飯都在家里吃,肯定會和這個時代脫節,成為同齡人當中的異類。
岳文軒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吃太多苦,但又想讓他們融入這個時代,就只能采取這樣的辦法。
孩子們每天在學校吃一頓午飯,盡管體會不到長切饑餓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但他們至少知道其他同齡人吃到肚子里的是什么。
因為有這樣的考量,岳文軒當然不會答應三個孩子的請求,“中午這頓飯只有你們太太在家,只有這一頓飯,你們太太才能單獨吃點好的。
要是你們中午也回來吃,你們覺得太太會怎么做”
小芳菲說道“我們已經商量過這個問題了,其實很好解決。
只要太太早吃一會兒,我們回來后自己做飯,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岳文軒的三個孩子,除了老大家康平凡了點兒,老二和老三都很聰明,甚至可以說非常聰明。
既然這種哄小孩的理由不行,岳文軒干脆挑明“你們非要問,那我就實話實說,我就是想讓你們在外頭吃點苦。
你們三個都有自己的朋友,他們平常在家里過的是什么樣的日子,你們應該也聽說過。
咱家的日子過得太好了,你們要是一天三頓飯都在家里吃,也就體會不到其他同齡人的艱難,這不利于你們的成長。
我和你們媽媽、你們大娘,以前的時候,中午飯也經常回來吃,現在不也是在單位吃食堂嗎
我們完全可以回家吃,為什么一定要在外面吃這一頓飯呢其實也是這個原因。”
家康一直都是最聽話的孩子,他首先表態“中午的這頓飯在學校吃,當然不如在家里吃的好。
但和其他同學相比,已經算是很好了,至少能吃飽。
和我關系好的幾個同學,這段時間好像就從來都沒有吃飽過,不管是上課還是下課,一直都喊肚子餓。
看到他們餓到發慌的樣子,就算中午那頓飯很難吃,我也能吃得下去。”
家慶和芳菲雖然很聰明,但到底年齡還小,正是一片天真爛漫的時候,平常無憂無慮的,很少考慮這些實際問題。
他們只是本能的不想吃苦,既然老爸和大哥都這樣說,他們只能無奈接受。
既然是改善生活,大魚大肉的吃著,主食也不好太差。
上午新蒸的純玉米面的窩窩頭,雖然多少有點兒喇嗓子,但配上新鮮的魚湯,一家人都吃的很香。
半大小子最能吃,十三歲的家康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這一頓飯足足吃了五個窩窩頭才算是填飽肚子。
就連十歲的家慶都吃了三個窩頭,這還是岳家的飯菜不缺油水,不然的話,隨便孩子吃,肯定還要吃的更多,才能真正吃飽。
飯后,幾個孩子還沒把廚房收拾利索,孟伊寧就帶著孟媽媽腳步匆匆的返回。
岳母上門,岳文軒趕緊起身招呼,先是給倒了杯茶,然后說道
“我早就和伊寧說把您接過來,在我這邊住上一段時間,這次過來不如多住上一段時間,先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