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好行李,岳文軒歉意的對宿舍里的幾位知青說道
“我原籍就是大河村的,村里的大隊長岳錦海是我大爺,我已經有好幾年沒回老家了,大娘特意做了一桌飯菜款待我和妹妹。
所以,我還得回去吃飯,喝起酒來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散局,要是回來的太晚,還得請大家體諒一下。”
“文軒,原來你老家就是大河村的,還真是挺讓人羨慕的,以后你在村里肯定好混。”
天京老鄉左向群心直口快,心里想到什么就說什么。
來自京都的沙平昌和熊軍,似乎對于岳文軒的這個身份并不關心,兩人的表情都很平淡,既沒有感到意外,更沒有露出羨慕的表情。
岳文軒出了宿舍,又和其他幾位知青打了招呼,這才帶著妹妹岳紅纓離開了知青院。
等岳文軒一行人回到家,村支書和會計都已經被喊了過來,兩人正跟大爺聊天。
岳錦海趕緊把岳文軒和岳紅纓喊過來,給支書和會計做介紹。
岳紅纓是女孩子,打過招呼之后就離開了。
見到岳錦海這個下鄉插隊的侄子后,王支書和李會計都有些意外。
僅僅是來他們村插隊的知青,他們兩個就已經見到了九個,這些知青都來自城里,又都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人,確實和他們村里的小伙子們不一樣。
但岳文軒的穿戴、長相,尤其是氣質,明顯比以前見到的那些知青還要出眾,哪怕他們對岳文軒的了解不多,也知道這是一個很優秀的年輕人。
王支書忍不住夸贊道“雖然我是第一次見到你,但只看一眼,我就知道你是一個很優秀的年輕人。
你爸是從咱們大河村出去的,你自然也就是咱們大河村的人,從此之后,咱們大河村多了一位你這樣的好小伙兒,對于咱們村子來說,這絕對是一件好事。”
李會計也說道“來咱們村插隊的知青,要都是像你這樣的棒小伙兒,村里的老少爺們兒們一定搶著要,絕對不會嫌棄。”
對于二人的夸獎,岳文軒自然不會當真,“村里的老少爺們不嫌棄,那是因為我本來就是咱們村兒的人,您兩位這么夸獎我,也是因為我爸是岳錦江。
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知青,除了這個身份之外,其他都很平常,可不敢當兩位大爺這么夸獎。”
“你呀,就是太客氣了。
大老遠的回來一趟,還想著給我們兩個帶禮物。咱們是一個村的鄉親,又是幾輩兒的親戚,真沒必要這么客氣。”
岳文軒對于王支書的這句話不是很理解,扭頭看向大爺岳錦海。
岳錦海接話道“還說你客氣,分明是你這兩個大爺太客氣了。
你給兩位大爺各自準備的一身衣服,他們都很喜歡,就是覺得這份禮太重了一點,我好說歹說,他們兩個才收下。”
大爺這樣一說,岳文軒也就明白了。
他去知青院之前,大爺并沒有跟他提起過要給這兩位準備禮物,想來應該是有了什么突然的變故,大爺才臨時有了這個想法。
他馬上配合的說道“不過就是兩身舊衣服,要是送給別人的話,我都拿不出手。
也就是咱們幾輩兒都是親戚的自家人,知道兩位大爺不會嫌棄,我才敢這么做。”
同一個村子的村民,只要不是一個姓,無數年下來,難免會相互通婚,而且可能是上下幾輩很多次。
在農村里,這是很普遍的現象,就是嘴上說著親近,實際上只要不是最近這兩代有通婚,親戚的情分很疏遠。
岳家和王家、李家往上數幾代,確實有過通婚,但早就是上幾輩兒的事情了,親戚的情分已經很淡薄。
王支書拍了拍身子后面放著的一身衣服,“哪能嫌棄,這么新的衣服,頂多也就穿過一兩次,跟新的沒什么差別。
我家那個大孫子,明年就要結婚了,正愁沒有新衣服穿,你送的這身衣服正好解決了這個難題。
這么好的衣服料子,在咱們這個縣城都不一定能買到,也就是像你這樣來自大城市的人才有氣魄拿來送人。”
“兩位大爺喜歡就好。”
岳錦海沒能來得及和侄子溝通,耳聽侄子應對的很得體,總算是放下心來。
飯菜已經做好,開始陸續端上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