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友情往往慢熱,一起動過手絕對是最好的催化劑。
經過這件事之后,原本關系有點淡漠的四人宿舍,開始有了更多的歡聲笑語。
人往往都有兩面,在陌生人面前是一個形象,在朋友面前又是另外一個形象。
沙平昌就是這樣一個人,剛接觸時很高冷,熟悉之后才知道,這個人的性格竟然有點小迷糊。
熊軍也不再那么孤僻,雖然不可能像左向群那么話多,但休息的時候也能和大家說說話,聊聊天。
大家都很喜歡現在的氛圍,盡管生活過得有點清苦,但下班之后大家能聊到一起,能夠苦中作樂,這就已經很知足了。
知青院有十一位知青,原本大家就對翟元偉和黃寧有意見,經過這件事之后,這兩個人更是人憎狗厭,就連他們二人的老鄉肖海燕和白雅婷都不愿意和他們兩個多做接觸。
陸文兵這個知青組長的威信和公正也受到了質疑,在這次沖突當中,他雖然算不上是幫兇,但也沒有及時制止,甚至有故意看熱鬧的嫌疑。
其他人這樣做無可厚非,但他卻是知青院的組長,親眼目睹矛盾的發生,卻沒能阻止,明顯就是不作為。
這樣一個人怎么能夠服眾
也就是知青院的知青們并不是以知青組為單位下地勞動,而是打散分配到了四個生產隊,大家不需要聽從陸文兵的安排,才沒人對他的組長職位提出質疑。
要是他這個組長有實權,早就有人提議罷免他的職位了。
這次沖突之后,原本就不太和諧的知青院,更是開始矛盾表面化,其他人明顯的把黃寧和翟元偉排斥在外。
也就是分開做飯太不方便,不然的話,岳文軒等人必然不會和他們兩個同鍋吃飯。
沒有矛盾的時候還有點情面可講,有了公開的矛盾,兩個宿舍的知青互不相讓,如果有飯食不太好分配的時候,兩個宿舍的人經常炒作一團。
好在負責分配的董雨蒙做事仔細,從來都是不偏不倚,幾乎不給眾人爭吵的機會。
隨著天氣一天天熱了起來,地里的農活也逐漸增多,轉眼間就到了五月份。
餐桌上的菜品也逐漸豐富起來,冬天儲存的大白菜早就已經吃光,菠菜、小蔥、香椿、蒜苗開始被端上了餐桌。
可惜增加的菜品只有蔬菜,眾人最想吃的肉類不可能有。
吃過晚飯之后,眾人坐在院子里說話聊天,翟元偉和黃寧受大家排斥,吃完飯就出門遛彎了。
在院子里坐了一會兒,岳文軒等人就回自己的宿舍休息了。
半夜的時候,眾人聞到了濃郁的肉香,大家都以為是從其他地方傳來的,也就沒人當回事。
直到第二天早上起來,眾人才知道,原來昨天晚上的肉香并不是從其他地方傳來的,而是知青院里有人燉了肉。
岳文軒走進廚房,董雨蒙正在和翟元偉說話。
董雨蒙問道“翟元偉,你在鍋里燉的是什么肉”
“燉的兔子肉。”
“你什么時候還能打到兔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