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文軒來到村口,正好看到奶奶和媽媽扛著鋤頭向這邊走來。
他稍等了片刻,等二人走到近前,笑著問道“怎么今天回來的這么早”
“知道你要回來,卡著點回來的。”
黃怡君盯著兒子仔細審視了一下,看到兒子的神情已經恢復了正常,不再像幾天前那么憔悴,這才放下心來,繼續說道
“這么遠的路,怎么還拎了這么重的東西,沒累著吧”
這是岳文軒穿過來之后,第一次看到這一世的母親。
這一世的母親出生于一九一九年,比父親小一歲,今年只有三十二歲。
這個年紀如果是在幾十年以后,仍然還是青春好年華,可眼前這個人,皮膚粗糙黑黃,身材干瘦,頭發干枯,就像是四十多歲的中年女人,足足比真實年齡蒼老了十歲
解放前的農村生活有多艱難,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簡直難以想象。在戰亂中,在白色恐怖下,本就朝不保夕,還要每日里艱辛勞作,一個女人頂著重重壓力拉扯著兩個孩子長大,對于她的兩個孩子來說,她就是最偉大的母親
“今天鎮上大集,順便買了點東西帶回來,沒多重,累不著。”岳文軒說道。
東西重不重,一眼就能看出來,奶奶倪月娥打眼一看,就知道孫子手里的這兩個袋子至少有二三十斤,忍不住埋怨道
“明明知道這么遠的路,還要買這么多東西,你不會少買點兒。再說了,家里什么都不缺,你這不是亂花錢嗎”
說話的同時,倪月娥走到孫子身邊,伸出一只手來,想把岳文軒左手中的袋子接過去。
岳文軒哪能讓五十多歲的奶奶替他拎東西,趕緊閃身躲開,“奶,東西不重,我拎得動。你看我這么大的個子,這點兒東西還能累著我”
“你剛上完小學堂就跟著田大夫學醫,也沒干過農活,能有什么力氣”
馬上就到家了,既然孫子堅持,倪月娥也就不再爭搶。
農村孩子都是打小就干活,活下去都很艱難了,很少有父母會溺愛孩子。
但前身卻是個例外。
在記憶中,母親總會在他的耳邊說這樣的話“你一定要好好學習,一定要爭氣。你爸說過,你看著就聰明,肯定隨他,將來要考大學,一定要成為大學生。媽不能讓你爸失望。”
岳文軒爺爺這一輩,在當時算是富裕家庭,岳文軒的父親岳振華也爭氣,學習出類拔萃,一直在城里讀到了中學畢業。
后來因為時局變化,再加上岳振華偷拿家里的錢資助革命,岳家也就逐漸變成了朝不保夕的最普通的農民家庭。
在那個白色恐怖的年代,家里有人參加革命是一件要命的事情,全家人都有可能受到牽連。
岳文軒的爺爺就是一個普通人,不希望小兒子拿命去拼,他采取的挽救的辦法就是在小兒子中學還沒畢業的時候就強行給他娶了媳婦。
那時候岳家的條件還算好,娶的媳婦自然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