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振華有些遺憾的說道“我原本打算給你買條裙子,買件衣服,但又擔心買的不合適,只能等下次了。”
“要我說還是這兩件禮物好,更有紀念意義。圍巾可以一直戴,布娃娃也可以一直抱著,要是換成衣服,最多也就穿個一年兩年,等念念的個子一長高也就不能穿了。”岳文軒反倒覺得這兩件禮物更合適。
“給大哥和二哥那邊帶了什么東西你第一次回家,東西少了不好看,一會兒就得給送過去。”黃怡君提醒道。
“還有六瓶酒和兩條煙以及四包糖,你看送多少合適其他就沒有了。”
岳振華有點尷尬,他帶來的這些東西好像有點不太夠分。
兩個哥哥和兩個妹妹都是最親的親人,肯定都得給點東西。本村的宗親雖然已經不多,但也要走動一下。
他一走十三年,對那些曾經給過幫助的親友鄉親,也要有所表示,至少要招待招待,一起吃頓飯。
難得回家一趟,他也想重禮相謝,好好感謝一下那些曾經對這個小家庭伸出援手的人。
可他做不到
帶回來的這些東西已經花光了他的所有積蓄,這已經是他的最大能力了。
不管接下來怎么安排,反正就只有這些東西,再多一點,他都拿不出來。
村里人都知道岳振華已經是大師長,肯定想不到這個大官的兜里邊兒一個大子兒都沒有。
岳文軒曾經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他主動替老爸解釋道
“別看我爸現在是大師長,但他是共產黨的官,不給開響,每個月只有幾塊錢的津貼。買了這些東西,我估計他這些年的積蓄都花光了。”
被兒子說中了心事,岳振華有點訕訕,“是沒什么錢了。”
“給大爺他們送什么東西就別征求我爸的意見了,咱們家有什么就拿什么吧。
我爸帶來的煙酒糖就不要動了,這兩天肯定有客人陸續上門,正好拿來招待客人。”
黃怡君道“你準備的那些東西,正好派上用場,就拿那些吧。”
如果不是岳振華突然到來,岳文軒一家也準備在這幾天離家去京都,這一走可能就再也不回來了,所以岳文軒已經提前準備了一些告別的禮物。
準備的這些東西也只是送了兩個姑姑家,其他人家都還沒給,現在正好以老爸的名義送上門去。
“你先去兩個大爺家,多帶點東西,不能丟了你爸的面子。”黃怡君特意叮囑。
岳振華留在屋子里繼續陪著老娘說話,岳文軒則一個人提上東西先后去了兩個大爺家。
時間不長,正在地里干活的兩個大爺就被人喊了回來。時隔十三年,三兄弟終于再次見面。
在黃怡君的安排下,岳文軒拎著東西又先后去了幾個宗親家里。父親兒時的幾個小伙伴,岳文軒也都登門拜訪,各自送上了一份禮物。
岳振華聽著妻子面面俱到的安排,心里更加不是滋味。
晚上這頓飯,家里坐滿了兩桌,很是熱鬧。
大家都知道岳振華剛回家,肯定更想和家人有更多的相處時間,吃完飯只是稍坐了一會兒,就都告辭離開了。
眾人離開之后,岳振華一直在考慮著該怎樣開口,幾次欲言又止,總是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