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嫂子和林知希說了幾句話,陳玉鳳埋怨道“你們倒是知道過來看看我,怎么沒把孩子都帶來”
大嫂說道“這段時間,老師管的嚴,每次放假都留很多作業,他們都在家里寫作業呢。”
二嫂編的理由也張口就來“他們和院里的幾個孩子約好了上午出去玩兒,一走就是一天,現在他們都野的不行,我也管不了。”
大嫂和二嫂都是孝順媳婦,要是擱在以前,來這邊看望婆婆,肯定會把孩子們都帶上,這樣才顯得熱鬧。
現在卻不能這么做。
婆婆這里有小姑的孝敬,家里好吃的東西多,幾個孩子一來,婆婆必然會把所有好吃的東西都拿出來,讓幾個孩子吃,等幾個孩子走了,保證什么都留不下來。
她們是過來看望婆婆的,又不是專門過來打秋風,自然不會把孩子們都帶上。
“我都有半個月沒見到孩子們了,你倆記得下次再來的時候把他們都帶上,我都想他們了。”陳玉鳳叮囑道。
兩個兒媳婦都答應的挺好,但她們并不打算這么做。
一直不讓幾個孩子過來看望奶奶,肯定不行,只能是減少看望的次數,她倆都覺得控制在每月一次比較合適。
既然兩個兒媳婦都來了,老太太便把女兒交給她的僑匯券掏出來幾張,她給兩個兒媳婦各自分了兩張,說道
“這是知希給的僑匯券,原本還想著讓我轉交,既然你們兩個來了,那就都拿上吧。”
兩個兒媳婦把僑匯券接到手里,看了看上面的面額,都很吃驚。
大兒媳婦首先說道“媽,還是你自己留著吧。我們做兒媳婦的也沒有好東西孝敬給你,這是知希孝敬給你的東西,您自己留著用就行了,我們是萬萬不敢要的。”
“大嫂說的對,還是您自己留著吧,我們真的沒臉要。
你看我們每次上門都空著手,帶的那點糧食也就剛剛夠我們自己吃的,連點孝敬的東西都掏不出來。
做不到孝敬老人,我們心里已經很慚愧了,哪能再拿您的東西。”
林知希的大嫂是打著燈籠都難找的好兒媳,二兒媳雖說比大兒媳差了點,但比起大多數人家的兒媳婦來,又要好上不少,總體來說也是個孝順兒媳婦。
兩個兒媳婦每次上門,并不像二兒媳說的空手而來,每次都會帶上各自的干糧。
但也僅此而已了,這些干糧也就剛剛夠他們的一頓飯,確實拿不出孝敬老娘的東西來。
不是他們沒孝心,實在是家里拿不出什么好東西來。
不管是點心,零食,糖果,水果,這些都是現階段特別稀缺的東西,他們手里沒票,自然也就買不到。
如果老太太的口糧不夠吃,她們倒是可以節省點帶過來,但老太太有小女兒的孝敬,還沒到餓肚子的程度,多次叮囑他們不要帶糧食。被訓了兩次之后,兩個兒媳也就不帶了。
空著手上門也就罷了,她們可做不出打秋風的事情來。況且小妹還在旁邊站著,她們就更不能要了。
要是沒有小妹隔三差五的幫襯,兩家的日子不知道有多艱難,現在雖說也不寬裕,但勉強還能吃飽,僅僅這一點就已經讓無數人羨慕了。
林知希在旁邊插話道“大嫂二嫂,你們就收下吧,這本來就是我送給你們的東西。
我不知道你們兩個今天會來,所以就交給了咱媽,本來就是想讓咱媽轉交一下。”
“僑匯券多難得,還是你自己留著吧。友誼商店的東西,無論是哪一種,質量都好,市面上都難得一見。
你和文軒的朋友多,這樣的東西不管是自己吃也好,還是拿來送人也好,都有面子,給我們就白瞎了。
你要是再有一時半會兒吃不完的菜干、粉條什么的,送給大嫂的話,大嫂肯定不拒絕。
對于我們來說,這些就已經是難得一見的好東西了。”大嫂說的很誠懇。
二嫂也情真意切地說道“小妹,二嫂不和你客氣,家里的日子能過得這么好,都是沾了你的光。
你隔三差五給的那些東西就已經很難得了,但這些僑匯券真不能要,太難得了,你還是自己留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