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榮強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再加上有點畏懼岳文軒這個老丈人,喝酒的時候話不多,兩人很快就喝干了一瓶酒。
平均每人半斤酒已經不少了,岳文軒沒在繼續開酒瓶,只是說道
“酒就這么多,魚可以多吃。我飯量不大,這段時間又沒挨餓,你們別看我,你們該吃就吃,這兩條魚都吃光,最好一點不剩。”
“我病都好了,以后你就別擔心了,不要總來回跑,你家里還三個孩子呢,你能把幾個孩子照顧好,我也就放心了。
現在我們已經搬出來另過,每月上交點工資就行,糧食上都是各吃各的,不用往那邊拿。
鴻雁歇班的時候總能往家帶點東西,有了這點兒貼補,孩子們受不了委屈,您放心好了。”
了解女兒的情況之后,知道邵榮強老娘并沒有總上門打秋風,岳文軒也就放心了,但他嘴上還是客氣的說道
“你爸媽也不容易,要是日子實在困難,你就和我說一聲,我這里也能給點補貼,畢竟都是親戚,你不用不好意思。”
“謝謝爸關心,要是真的有困難,我肯定會過來求助的。”有這么一個通情達理,而且還總能給予幫助的老丈人,邵榮強的心里還是挺感激的。
“你倆別空手走,帶兩條魚回去,給三個孩子燉一燉,也給他們補充一點營養。”
岳文軒主動挑了兩條最大的白鰱,硬塞到半女兒的手中。
大女兒不想占父親的便宜,推辭一番之后,還是在岳文軒的勸說之下拿走了。
幾個孩子當中,原身一直覺得對大女兒和大兒子有所虧欠。
解放前,岳文軒的工作很危險,家里的生活重擔都落在了妻子一個人的身上,對于子女的教育問題,更是沒有多余的精力關心。
因為家里太困難,大女兒和大兒子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勉強算是小學畢業。
因為兩人都是解放前結婚,對于結婚對象的選擇,也不可能有什么高要求,兩位親家的條件一家比一家差。
大女兒的婆家只是市里最普通的小市民家庭,大兒媳更是來自鄉下。
剛解放那幾年,鄉下的條件還算好,打土豪分田地之后,每人都能分到兩畝地,一年的吃喝基本上是不用愁的,比起市里的生活來并不差。
但這幾年就不一樣了,農業戶口沒有定量,吃飯問題太嚴峻了。鄉下的親家雖然不會指望著大兒媳接濟,但面對一家人的生存問題,大兒媳肯定還是要竭盡所能的給予幫助。
在這一點上,就連原身都很支持,如果不是癱瘓在床,做不了主,他也愿意節省點口糧貼補給鄉下的親家。
他們這些城里人只是過得很難,而大兒媳的娘家人面臨的卻是生存問題。對于原身這樣的革命家來說,再也沒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在他有能力的前提下,必然會竭盡全力的給予幫助。
他昨天特意叮囑老三給老大和老二打個電話,讓他們今天過來一趟,就是考慮到了這一點。
他多給老大一點補貼,也就等于變相幫助了鄉下的親家。老大也是個實誠人,就算媳婦不在耳邊吹風,他也不會看著鄉下的老丈人一家走入絕境。
已經結婚的四個兒女當中,唯獨老二一家的生活不需要岳文軒操心,就算沒有他的幫助,他們小兩口肯定也能過得很好。
老二自己是工廠的人事科干部,二兒媳婦是副食店的售貨員,都有一份人人羨慕的工作。老二的岳父還是一位本地小有名氣的廚師,除了每月的工資之外,還經常被請去做婚宴,在這個年月,他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吃喝不愁。
小兩口的生活本來就過得好,再加上岳父的幫助,更不需要岳文軒替他們操心什么了。
也就是岳文軒真的不缺這點東西,不然的話,不會讓老三給老二打電話。
如果手里的東西有限,岳文軒也只能選擇幫助更需要幫助的人,如果再加上一點私心,考慮的標準還可以加上一條是否孝順。而這兩方面的條件,老二顯然都不具備,只能排在最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