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寰的老伴是他的原配,也是一位老革命,前兩年就已經離休。
老太太看到岳文軒之后,比她老伴還要開心,對于曾丹苓的不幸遭遇,她一直都耿耿于懷,一直都覺得自己要負很大責任。
曾丹苓的前兩個相親對象都是她給介紹的,那個時候,曾丹苓的個人條件很好,原本還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就因為她是介紹人,所以才有了偏向。
如果曾丹苓的第一個對象不是軍人,工作沒有那么危險,自然也就不可能突然犧牲,她也就沒有了后面的那些不幸遭遇。
老太太給曾丹苓介紹的三個對象都遭遇了不幸,從此之后,她就再也不敢給曾丹苓介紹對象。
前段時間知道曾丹苓又有了新的對象,原本應該很開心,但當老太太知道這個對象的年齡竟然已經有五十歲,而且已經有了一個子孫滿堂的大家庭,心里就說不出的郁悶。
在她眼中各方面都極其出挑的曾丹苓,就應該嫁給一個各方面條件都相當的年輕俊才,結果卻只能嫁給一個離休老頭,實在是讓人扼腕,更讓人不甘心。
此時親眼看到了岳文軒,明明心里知道這是老夫少妻的組合,但偏偏讓人感到非常的和諧,非常的般配,心中的那些不甘頓時消散了很多。
老兩口心中對于岳文軒的預期都非常低,此時親眼看到本人之后,岳文軒的形象遠遠超出了預期,兩人當然很開心,就連對岳文軒的態度都熱切了幾分。
幾人進入客廳坐下,老太太特意翻出老伴的好茶來,重新泡了一壺。
岳文軒和趙振寰的年齡雖然相差十五歲,但都算是革命的老同志,自然不缺共同語言。兩人談起解放前的那些經歷來,感情上再次親近了幾分。
兩個老同志的話題比較寬泛,從國家大事到涉及本市的一些實際工作,都能泛泛地談論一番。
就這么聊了大約半小時,話題轉移到了私事上,趙振寰的老伴說道:
“文軒,你和丹苓的婚事是怎么安排的,我聽丹苓說準備簡辦是嗎?”
“現在全國這么困難,上級大力提倡紅白喜事簡辦,我雖然已經離休了,但畢竟是一名黨員,肯定要響應號召。
所以,我們兩個商量之后,決定就不辦婚禮了。提前拍個結婚照,把結婚證領了,等到結婚那一天,一家人在飯店吃頓飯,讓丹苓認識一下家里的親人。
至于丹苓單位那邊和我的那些鄰居們,就不請他們吃飯了,當然了,喜糖肯定會有。”
老太太過問婚禮的事情,岳文軒難免有所猜測,覺得她可能是嫌棄婚禮太簡單,便又補充道:
“婚禮畢竟是人生大事,這么辦確實有點太簡陋了,您有沒有什么建議?”
老太太說道:“你們考慮的對,如今國家這么困難,你們兩個作為干部是應該以身作則,響應國家號召。
你考慮的已經很周全了,我沒什么特別的建議,就是覺得既然已經決定婚禮簡辦,是不是可以把婚期再提前一點?”
岳文軒沒想到老太太竟然這么著急,想了想還是拒絕了,“再提前幾天也不是不行,但最多也就是提前一個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