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丹苓只有三天的婚假,時間一到,就得去上班了。
夫妻二人的婚后生活是幸福的,不用為了柴米油鹽發愁,又不用和子女們生活在一起,生活里只有甜蜜而沒有煩憂。
家里多了一個人,也就多了一份熱鬧和一份溫馨,并沒有子女們所擔心的多出一份是非。曾丹苓是一個性格很柔順的人,又是這個年代少有的知識分子,心胸足夠寬廣,并不會因為一些瑣事而計較。
老三還是和以往一樣,每天中午都回糧食大院這邊吃飯,飯桌上也還是只有父子二人。
曾丹苓工作的圖書館離糧食大院有點遠,中午不方便回家吃飯,只能繼續吃食堂。
這倒是讓老三松了一口氣,雖然他已經接受了這個比自己年齡還要小一些的曾姨,但如果天天在一張桌子上吃飯,他肯定還是會有點不自在。
老大家的兩個孩子也是如同以往一樣,每個星期天都來爺爺家吃飯,順便玩上一天。
曾丹苓和岳文軒的那些比她還要年齡大的子女在一起,會有些不自在,但同孩子們在一起就沒這種感覺了。她是個喜歡熱鬧的人,對于孩子們尤其有耐心,老大家里的兩個孩子很喜歡這個年齡很年輕的奶奶。
星期天是一周里最熱鬧的時候,不但老閨女回家,岳文軒的孫子孫女們也會時常過來,這讓他很開心。中午這頓飯,總是會盡量做得豐盛一點。
大孫子很喜歡吃面,半月之前就和爺爺提過一次,岳文軒打算滿足他的愿望。
天氣已經漸漸涼了,所以中午吃得是熱面。菜鹵是岳文軒從空間里拿出來的,借口是提前做的準備。
岳鴻英等人早已經習慣了岳文軒的神通廣大,早就已經沒有了那么多的好奇心,也就是曾丹苓還有些不太適應,偶爾會感到好奇問問原因。
岳文軒早就已經習慣了這些問題,總是能回答的滴水不漏,時間長了,身邊的人總會慢慢適應,慢慢的不再有那么多為什么。
如果是葷菜,動用的基本上都是空間里的儲備,岳文軒很少在走廊里或者家里烹飪。
泉城的老百姓已經有半年沒吃過豬肉,但凡菜里有點葷腥,整個走廊的人恐怕都能聞到。
岳文軒動用空間的儲備菜,如果不加熱的話,其他人不可能聞到味道。如果需要加熱,也肯定是在自家屋里的煤油爐上加熱,就算有人能聞到一點味道,也不可能知道他們家到底吃的是什么,就算有所猜測,問題也不大。
在這個時期,每月的供應里仍然還有白面,只不過量不太大,鄰居們偶爾也會煮面條吃。
岳文軒就算在走廊的蜂窩煤爐子上煮面條,也不會有人說什么,但他的謹慎已經形成了習慣,面條是在家里的煤油爐上煮的。
婚后的這段時間,曾丹苓已經漸漸習慣了家里白米細面的日子,欠缺的營養也都補回來了,吃的很斯文。但岳鴻英和兩個孩子卻是盼了一個星期,終于能吃到一頓香噴噴的熱面條,都吃的狼吞虎咽,恨不得把整碗面條都吞到肚子里去。
就連兩個孩子也都吃了兩大海碗,直到肚子里再也裝不下,這才意猶未盡的放下了筷子。
吃過午飯,三個大人在房間里各自有事,兩個孩子肯定坐不住,沒一會兒就出了門,在大院里亂跑。
兩個孩子經常來糧食大院這邊,當然也交下了要好的朋友,經常和岳承東玩的一個鍋蓋頭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