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瑞康和岳青梅、岳青荷在知青院那邊吃過晚飯,就趕緊跑了過來,一直等到現在。
岳文軒的二弟岳文龍現在已經是兒孫滿堂,如今獨自生活。老兩口住的是老房子,院子很大,北方一共有三間,中間是堂屋,有兩口用來做飯的大鍋,東西屋是臥室。
老兩口自己住的是東屋,西屋平時都是放一些雜物,現在已經被收拾利索,以供岳文軒這幾天居住。
岳文軒回家之后,陪著二弟聊了一會兒天,便叫上三個孩子去了自己的臥室。
三個孩子當中,岳青梅同岳文軒的關系更為親近一些,原因就是在最困難的那幾年里,哥哥岳承東經常帶著她在星期天去爺爺那里吃飯。幾年時間相處下來,感情當然會更加深厚一些。
岳青荷和邵瑞康同樣和岳文軒的感情很深,也只是比岳青梅稍微差了一點。
一般的爺孫之間或許沒有這么深的感情,但岳文軒卻是例外。
在這個物資供應極其匱乏的年代,岳文軒卻不缺好東西。他的手中時常能冒出各種平時見都見不到的稀缺物品,比如各種水果或者巧克力等進口食品。
孩子們小的時候,不能獨自前往糧食大院。在這個時期,他們同岳文軒的接觸要少一些,感情自然也要淡一些。
孩子們就沒有不貪吃的,他們只要跟在爺爺的身邊就能吃到各種聽都沒聽過的好東西,等他們長大之后,能夠獨自坐車過來,自然會想方設法的賴在岳文軒這邊不走。
自從孩子們有了記憶之后,兒時最美好的記憶就是在爺爺那邊吃到的各種好東西。
除此之外,岳文軒還是一個和藹慈祥的爺爺,就算是批評教育,也總是有理有據,能夠讓人信服。
有這么一個隨身帶著百寶囊,還特別慈祥、特別善解人意的爺爺,又有哪個孩子不喜歡呢?
再加上岳文軒一向都很開明,在孩子們的面前從來都不擺長輩的架子,能夠和他們平等交流,這就更讓孩子們喜歡和尊敬了。
岳鴻國和岳鴻泰這兩個當父親的人,都來村子里看過孩子,但孩子們從來都不會當著他們的面訴苦,只會報喜不報憂,盡量表現出自己堅強的一面。
但在岳文軒的面前,他們卻是另外一副面孔。
岳青荷的年齡最小,不像哥哥姐姐那么堅強,現在又沒有外人在場,也就不用考慮形象問題,進屋之后就撲到了岳文軒的懷里,再一次的嗚嗚哭了起來。
岳文軒拍了拍孫女的后背,憐惜的說道:“這回知道農村的生活有多苦了吧?
你要是聽了爺爺的話,在城里給你安排一個工作,每天坐坐辦公室,風不吹日不曬的,放了假還能去看場電影,你想想那得有多美。”
“爺爺,你能不能不要再打擊我了,我現在后悔了行不行?”
岳青荷緊緊摟著爺爺的腰,哽噎著說道:“我哪里知道農村的生活有這么苦,根本就不像宣傳中說的那么美好。
下鄉沒幾天,其實我就后悔了,可這是我自己的選擇,就算咬著牙也得堅持下去。”
岳青梅也在一旁拉著岳文軒的胳膊說道:“是啊爺爺,我們三個都后悔了。都是干工作,誰能想到干農活竟然這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