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市的一角,他看見了一個賣糖葫蘆的小販。
小販手持一根長長的竹竿,上面掛滿了紅彤彤的糖葫蘆。他微笑著向過往的行人推銷著自己的糖葫蘆,那笑容是那么純真,那么樸實。
岳文軒被小販的笑容所感染,也買了一串糖葫蘆。他品嘗著糖葫蘆的甜美,感受到的卻是民國初年少有且短暫的幸福時光。
離開集市,他來到了一條河邊,河水清澈見底,波光粼粼。河面上不時有船只駛過,激起層層漣漪,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讓人流連忘返。
他沿著河邊散步,欣賞著河邊的風景。他看見河邊的柳樹上,鳥兒在歡快地歌唱;他看見河面上,幾只鴨子在悠閑地游弋;他看見河岸邊,幾位婦女在洗衣服,她們的笑聲在河邊回蕩。
岳文軒繼續前行,來到了城中的一處公園。公園內綠樹成蔭,花香撲鼻。
他看見公園里的孩子們在追逐嬉戲,他們的笑聲是那么純真,那么快樂;他看見公園里的老人們在下棋聊天,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滿足和幸福;他看見公園里的戀人們手牽手漫步在林蔭道上,他們的眼中充滿了愛意和期待。
岳文軒在公園里找了個長椅坐下,閉上眼睛感受著這里的一切。他仿佛能聽到風穿過樹葉的聲音;他仿佛能聞到花香混合著泥土的氣息;他仿佛能感受到這里的寧靜和安詳。這一刻他覺得自己仿佛融入了這片土地這片生活之中。
只看這些景象,民國初年似乎處處充滿了美好和祥和。
但當他穿過繁華的市中心,來到郊區,越來越多的衣衫襤褸的行人出現在他的視線里。
他們或肩扛沉重的包袱,或懷抱啼哭的孩童,步履蹣跚地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他們那黝黑且布滿褶皺的臉上寫滿了疲憊與滄桑,那一雙雙麻木的眼神透露著對生活的無奈與迷茫。
岳文軒停下腳步,目光被一位坐在路邊的老婦人吸引。她衣衫破舊,頭發凌亂,身旁放著一個破舊的竹籃,里面裝著幾個已經干癟的饅頭。
老婦人雙手合十,不停地向過往的行人乞求,但大多數人都只是匆匆走過,鮮有駐足施舍的。
岳文軒心中一陣酸楚,他走到老婦人面前,從口袋中掏出兩塊銀元,輕輕放在她的竹籃里。不是岳文軒不想多給,而是只能給這么多。盡管他的動作隱蔽,別人不一定能看到他給了多少錢,但老婦人那一臉驚喜的神色,還是有可能給她帶來危險。
老婦人抬起頭,麻木的眼神里開始有了光彩,她連連道謝,聲音哽咽。
岳文軒并沒有開口說話,仍然繼續前行,但心中卻難以平靜。
他心里很清醒,在這個看似繁華的民國初年,依然有無數像老婦人這樣的窮苦人民在艱難度日。他們的生活與他所看到的繁華和美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他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這個時代的不公與苦難。
他來到一片農田,只見田間勞作的人們皮膚黝黑,汗水浸濕了他們的衣裳。他們辛勤勞作,卻只能換來微薄的收入,勉強維持生計。
岳文軒與他們交談,了解到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租種地主的土地,每年都要將至少一半的收成交給地主,自己只能留下很少的一部分。良善的地主只收一半的田租,而一些貪婪的地主卻要收高達七成的田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