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的那二百畝上等水田又是個什么情況?聽說這些年的田地價格上漲的比較快,如果咱家的水田準備出售的話,現在能賣到什么價格?”
說到自家的水田,黃有金一臉與有榮焉的樣子,“五太太西郊的那個小莊子雖然不大,只有二百畝土地,但卻是最上等的水田。像這么好的水田,早在多少年前就都被瓜分完了,有錢都買不到。
這些年的土地價格一直都在上漲,咱們當地的上等水田,個別人家因為種種原因倒是也有出售的,就是數量不大。這種小塊土地,如果急著出手,最低也能賣到每畝地九十大洋。要是不著急出手,總能遇到有人愿意高價收購,聽說最高能賣到每畝地一百一十大洋。”
岳文軒對于這個年代的田地價格只是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自家田地的價格倒是和他的預估價相差不大。
他前幾世就有過民國時期生活的經歷,后來又查閱過一些相關資料,對于這個時期的田地價格也算有些了解。
但他對于土地價格的了解偏向于全局性,具體到當地,當然就不如黃有金清楚了。
在全國范圍之內,因為各地的經濟水平發展不一,土地價格也有著極大的差距。
1916年,sx省平均每畝地69銀元,到了三零年就上漲到每畝地約十八元。
1916年代初,河南封丘、信陽、內鄉地區,地價約為二十元畝。到了三一年價格就上漲到每畝地大約五六十大洋。
同樣是1930年代初,河北昌平盧家村(離北平只有20里),平均一畝地價值30元,土質好、地勢高的地,最高可賣到40元,土質差的洼地,可賣24元。
1930年,北平西郊64個村子平均地價:上等地6782元畝,中等地4750元畝,下等地3122元畝。
1924年,江蘇江寧一鎮四鄉平均每畝地價為:秣陵鎮40元,孝陵鄉539元,仁陵鄉659元,信陵鄉608元,愛陵鄉713元。
根據統計數據,這一鎮四鄉地價最低檔為1019元,最高檔為120130元。
地價最高的,當屬魔都附近的農村。
1930年代初,由于外來人口的大量流入,魔都近郊土地價格猛漲,上等稻田可賣500大洋,相比30年前上漲了十倍。
根據調查的24家樣本顯示,這些農戶家里每畝稻田價值100500大洋不等,平均每畝34375大洋。
當然,魔都只是個例。但吳州距離魔都只有一百公里,田地價格同樣很高。
1931年以前,民國時期的地價總體是不斷上漲的,此后受白銀風暴影響,開始下降,到1936年又上漲,一直到了全面戰爭時期,才會受到巨大沖擊。
把資金投入到土地上,每年的穩定收入無疑是非常低的,如果是那種苛捐雜稅特別多的地區,一年下來甚至沒有多少收益。
穩定收益低,但土地價格上漲的紅利卻太過巨大。這個時期的富商如果沒有特別好的生意,選擇把手中的閑置資金投入到土地上,反而是一種高利潤且穩賺不賠的極佳投資方式。
國人自古就有很濃重的土地情節,確實有很多富商也是這么做的,但在現實當中,想要大量的購買土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土地的交易市場經常處于一種有價無市的狀態,想買的人很多,但想賣的人卻很少。
岳家從京都搬回吳州,不是沒有動過大量購買土地的主意,但這些年下來,家里的土地數量也不過是增加了四百畝,而且還都是以下等田為主,就連中等田的數量都不多。
相比整個大家庭,岳文軒的父親想要購買土地的話,有岳父那邊的幫助,難度還要小一點,但這么多年下來,同樣沒有大量的購入土地,也只是在機緣巧合的時候購入了南郊的幾十畝地。增加的這一點土地數量對于岳家這樣的家庭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