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現在的規模還很小,但創辦的幾位股東在政商兩界有很大的影響力,而且陳光甫這個管理人也特別有能力。
正是因為現在的規模還很小,才更有投資價值,要是剛創辦的規模就很大,你那位朋友也未必能想起你。”
其他人聽了譚炳貞的話沒往心里去,但卻讓岳文軒來了興趣。
“母親,你說的這個陳光甫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學成歸國的那個陳光甫嗎?”岳文軒直接問道。
譚炳貞只知道這個人是美國留學歸來,但具體畢業于哪個學校,她就不清楚了,她了解的這些信息也是聽丈夫說起才知道的。
岳漢章接話道:“你說的沒錯,陳光甫確實畢業于沃頓商學院,你難道也聽說過他?”
“我的一位老師和他是同學,對他特別推崇,說他是國內少有的金融業大才,曾經和我們說過一些有關陳光甫的趣事。
據說他現在是去年剛剛成立的魔都商業儲蓄銀行的總經理,在他的經營之下,這家小銀行發展的很快,有很多人都看好這家銀行的未來發展。”
岳文軒對于民國時期的金融業發展資料,曾經認真研究過,尤其是大名鼎鼎的魔都商業儲蓄銀行,更是了如指掌。
這一家銀行創立于一九一五年,初建時很不起眼,曾被人譏為“小小銀行”、“小魔都銀行”和“平民銀行”。
說其小,是因為其規模太小,起始只有八萬元資本金;并且人數也少,從總經理到普通行員僅七人。
然而僅僅十年,這家“小小銀行”就與浙江興業銀行、浙江實業銀行并駕齊驅,躋身江浙財團“南三行”之列。
至全面抗戰前夕,該行的存款額一度位居全國私營銀行之首,還在上海寧波路50號建起了一幢七層大廈,在全國各地設立了88處分支機構。
一家“小小銀行”迅速發展成為“南三行”的龍頭,這當中離不開創建人之一——陳光甫的功勞。
陳光甫,江蘇鎮江人,1881年出生,早年入讀私塾,后去一家報關行當學徒。其間刻苦學習英文,后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
陳光甫回國后投身銀行業,先后任江蘇銀行總經理、江蘇銀行監督。
1915年,三十四歲的陳光甫與莊得之等人,共同創建魔都商業儲蓄銀行,任總經理。
確定這些信息之后,岳文軒繼續說道:“父親,你能和我詳細的講一講陳光甫這個人和他創立的魔都商業儲蓄銀行嗎?我對他和他創立的這家銀行很感興趣。”
岳漢章這段時間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入股魔都商業銀行,讓他猶豫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家里的資金緊張,想要抽出一萬大洋來,有些困難;第二則是他對銀行業的發展了解不多,不敢輕易投資。
現在兒子問起這件事,他也樂意講一講,正好也聽聽兒子怎么說。兒子還年輕,岳漢章當然不會聽取兒子的意見,但多一個人幫著分析一下,怎么也不是壞事。
接下來,岳漢章便把自己了解的相關情況詳細的講述了一遍。
魔都商業儲蓄銀行成立初期,股本只有八萬元,其中常州富商莊得之出資兩萬元,任董事長,陳光甫自己之出資五千元,任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