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七年八月,岳文軒去研究院報到之后,已經和胡適以及金岳霖見過面,除了這兩位民國名人之外,此時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的還有三位鼎鼎有名的人物。
其中一位是國父的兒子孫科,另外兩位則是蔣夢麟和陶行知,但岳文軒只是聽說了三兩個人,還沒有和他們見過面。
現在還是民國初期,留洋大潮還沒有大范圍興起,此時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的華人留學生本來就不多,加上岳文軒等人,也不過只有十幾個人。
如今的交通不方便,就算在國內能夠他鄉遇故知也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何況還是在大洋對面的美國。
不管幾人的性情怎么樣,能夠在國外相遇,都會多出幾分親近。
岳文軒等人剛剛入學,就在孫科的組織之下,小聚了一次,同時也是為了歡送胡適、蔣夢麟和陶行知三人歸國。
三人都在哥倫比亞大學拿下了博士學位,處理一下瑣事,將在近期一起歸國。
聚會的地點選在了哥倫比亞大學附近一家名為“雅集”的中餐館。這家餐館雖不起眼,卻因著其地道的中國菜肴與溫馨的氛圍,在留學生間頗有名氣。
餐館內,幾張圓桌錯落有致地擺放著,墻上掛著幾幅淡雅的國畫,幾縷輕煙自青花瓷香爐中裊裊升起,為這異國他鄉的聚會平添了幾分故土的氣息。
岳文軒身穿一身筆挺的西裝,風度翩翩的步入餐館時,已見胡適、孫科等人圍坐一桌,談笑風生。
胡適戴著圓框眼鏡,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正慷慨激昂地講述著他在學術上的新發現;金岳霖則是一副溫文爾雅的模樣,不時點頭贊同,偶爾插話,總能以獨特的邏輯視角引人深思。
蔣夢麟、陶行知等人雖還未到,但此時餐館中的氛圍已經很熱鬧。
不多時,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隨后,蔣夢麟、陶行知等人聯袂而至,他們的出現,仿佛為這場聚會注入了更多的活力與色彩。
身為聚會組織者的孫科身姿挺拔,言談間透露出一種與生俱來的領袖氣質;蔣夢麟溫文爾雅,笑容可掬,讓人如沐春風;陶行知則是一身簡樸,眼神中滿是熱情與執著。
眾人一一落座,服務員端上熱騰騰的菜肴,香氣四溢,瞬間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到了即將歸國的三位博士身上。
胡適首先舉起酒杯,面向眾人,語氣中既有不舍也有期待:
“諸位同窗,我胡適即將踏上歸途,心中既有對這片學術熱土的眷戀,也有對未來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懷。
我們雖身處異國,但心系華夏,愿以所學,報效祖國,不負青春,不負時代。
在此,我敬大家一杯,愿我們友誼長存,愿祖國繁榮昌盛!”
說罷,一飲而盡,引來眾人共鳴,大家紛紛舉杯響應。
蔣夢麟接過話茬,語氣溫和而堅定:
“夢麟亦將歸家,心中滿是感慨。留學數年,我深刻體會到知識改變命運的力量。
回國后,我將致力于教育事業,培養更多有識之士,為國家之崛起貢獻力量。
在此,我也祝愿大家前程似錦,他日重逢,共話風雨,同享輝煌。”
蔣夢麟的言語間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信心。
陶行知則顯得更加激動,他站起身來,目光炯炯地望著在座的每一個人:
“我陶行知平生沒有什么大的志向,只是志在鄉村教育,最大的夢想就是要讓知識的種子撒遍祖國山山水水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