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要緊的事情是加緊辦理回城的事,你們村支書是個什么樣的人?你沒有得罪他吧,你覺得他會不會刻意刁難你?”
對于岳文軒來說,這些才是緊要的問題。如果村干部有意刁難,雖說不至于讓妹妹回不了城,但肯定也會平添一番波折。
“我們村支書姓張,挺正派的一個老頭,對我們這些知青一向挺關心,肯定不會刻意刁難。”
岳若茵顯然對這位村支書的印象很好,“你沒看我們知青點現在就只剩下了五個人,以前人可多了,我剛來的時候還有十來個人。
其他人在這兩年里都陸續回城了,主要就是招工回城。
在我們這個知青點,知青回城并不算是稀罕事,我們張支書從來都不會為知青回城設置障礙,反而還挺支持的。”
岳若茵所說的情況,在其他偏遠地區的知情點,簡直就是難以想象的事,但在京郊確實比較普遍,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無論是在哪個年代,地域差距就是這么巨大!
像京都這樣的大城市,工廠和企業多,招工的機會自然也就更多,京郊的知青們招工回城的機會自然要遠遠超過其他偏遠地區。
除了京都之外,在其他大城市近郊插隊的知青們,也基本上都是這種情況。
在其他邊遠地區插隊的知青,知青點上十幾名知青,幾年時間里也未必能有三兩個人有回城的機會。但在玉皇莊這樣的地方,有的知青點,此時可能只剩下一兩個人沒走,玉皇莊還有五個知青已經算是多的了。
這些沒走的知青,大部分都是出身有問題,或者下鄉的時間太短造成。
之所以在大城市近郊插隊的知青比較容易回城,除了正常的招工機會確實比較多以外,指向性的招工機會比較多也是一個原因。
在這個年代,哪怕是領導子女也必須要下鄉插隊,這些人鍛煉幾年,就要考慮回城的問題了。但下來的指標肯定不能只有一個,那樣也太明顯了,往往會多給幾個,這也就給了其他人機會。
在這幾年當中,岳若茵看到其他知青陸續回程,自然也很羨慕。
但她從來都沒想過自己也會這么快就有回城的機會,一是她下鄉的時間短,就算論資排輩也暫時輪不到他;第二則是海外關系的原因。
這個年代填政審表,最重要的當然是出身,其次則是社會關系。岳若茵的出身沒問題,但社會關系有問題,這也是一個極大的制約,只要政審稍微嚴一點,就會被卡住。
比如一個人想要參軍,就算自己全家沒問題,哪怕是姑父、姨父的出身有問題,正常情況下也會被卡住。
為何這個年代的人對于出身問題無比看重,這都是源于現實的無情。
在正常情況下,岳若茵有這樣的社會關系,想要回城必然也是千難萬難,正因為知道這一點,所以她才會感到特別的驚喜。
岳若茵對于村支書的認知沒有偏頗,老支書確實是一個很正派的人,很痛快的就給蓋了章,而且還不厭其煩的對岳文軒提點去了公社該找誰,又有哪些該注意的地方。
告辭的時候,岳文軒給老支書留下兩包糖果,老支書堅決不要,岳文軒和他推遲了很長時間才讓他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