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筱青拿出刻寫用的鋼板,把蠟紙鋪在上面,準備開始刻印。
刻寫用的鋼板并非全由鋼制成,只是在一塊長方形的木板中間鑲嵌了一塊黑色的鋼片。
把鋼板置于桌上,取出一張蠟紙,鋪在鋼片上,拿起一支鐵筆,就可以在蠟紙上刻寫了。
溫筱青一邊給岳若茵做示范,一邊說道:“刻寫時不可太輕,太輕蠟紙刻不透;也不可太重,太重容易把蠟紙刻穿;須輕重適當。有經驗的人刻寫的力度恰到好處,力透紙背,又不會損毀蠟紙。
刻蠟紙全靠手上掌握的力度,要不了多久,手就會發酸發軟,得停下來歇會兒,然后再拿起筆繼續開始刻寫。”
等溫筱青刻完一行,想起過往的那些相關經歷,有些慶幸的說道:
“幸好現在是夏天,而不是冬天。
若是冬天,天寒地凍,執筆的手擱在鋼片上,時間一久,冰冷刺骨,小手指很快就會凍僵甚至凍腫,只好用嘴哈一哈,或者用手搓一搓,暖和一下,然后繼續刻寫。
我有過在寒冬刻寫蠟紙的經歷,那個滋味,到現在也忘不了。”
有了溫筱青的示范,岳若茵坐在她的旁邊,也小心翼翼的刻寫了一行。她是第一次刻寫,沒什么經驗,不是力氣小了,就是把蠟燭給戳破了,實踐確實比想象中要難很多。
溫筱青繼續不厭其煩的給岳若茵做指點。
要求她在刻鋼板時必須全神貫注,如果不小心刻錯了,修改就會比較麻煩。
為了能靜下心來,兩人又轉移陣地,特意找了一個安靜的房間。
刻蠟紙的工作環境最好能保持安靜,等瑣事處理完畢,靜下心來,才能從容不迫地刻寫。
現在沒有人打擾,屋子里靜悄悄的,只聽到鐵筆劃過鋼片發出的“吱吱”聲。
刻鋼板不像平時用鋼筆寫字,要一筆一畫,一絲不茍,有時還要在蠟紙上畫圖,就更要精雕細琢了。因此,刻寫速度比較緩慢,一張蠟紙刻下來,少說也需要個把小時。
溫筱青刻完一張蠟紙之后,馬上轉交給了陸衛黨。
有了刻印好的蠟紙,
陸衛黨有過操作經驗,盡管已經有一段時間沒干過這個工作,但他的動作還是很麻利。
他先把刻寫好的蠟紙鋪到油印機的紗框背面,捋平整,固定好,把油印的白紙放在紗框,在紗框上來回輕輕滾動,待油墨均勻后,稍用力滾一下,油墨就通過蠟紙刻寫的痕跡滲下去。
掀開紗框,一張印好的資料就清晰地呈現在眼前。
一般來說,一張蠟紙大約可印二三百份資料,并不能反復使用。如果一份資料的油印量太大,那就得多準備幾份蠟紙。
這個油印的工作其實并不輕松,待一份蠟紙印到不能用,常會覺得手臂酸軟,肩膀疼痛。
而在調油墨、換蠟紙的時候必須要小心謹慎,就算如此,還是常常會把油墨弄到手上、臉上、衣服上,印完以后還得一番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