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廬聞言,知曉當年建鄴城中偌大的蘇族一夜成空,也是蘇老爺子心中的一根刺,但是方才前來蘇府的路上,張衛廬就是詢問過蘇厲,恩師的去向。
蘇厲的回答是否定的,當年建鄴城中的那一場血雨腥風雖然是震驚中原,但終歸是被吳國皇室和朝堂以秋風掃落葉的架勢鎮壓了下去了后續的風聲。
而恩師蘇太傅去向甚多,有人說是被金陵黨人矯詔處死,也有人說是被流放到了中原邊境,眾多紛紜,一時難以確信。
見蘇老爺子從追憶神色中回來,張衛廬方才是開門見山道:“蘇翁待在這區區的廬江南郊,隱世不出,難道不覺得太過屈才了么!”
蘇老爺子抬起了頭,似乎是猜測到了張衛廬如此言語之后的打算是什么,搖了搖頭。
未待蘇老爺子開口,張衛廬又是說道:“當年東吳學宮內,蘇翁就講習過我輩子弟應當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衛廬一日未敢忘記……”
就見張衛廬站了起來,對著蘇老爺子抱拳作揖道:“衛廬今日就想請蘇翁出山,執教……廬州學宮!”
廬州學宮,那可是廬州的頂級學府,單單是其中修習的子弟就由著一個特別硬性的條件,即出身世家大族的士族子弟,似如今的蘇府,雖說是擦到了其中的條件邊緣,但終歸不是家道顯赫的時候了。
沒有想到,張衛廬居然是欲要請蘇老爺子執教那廬州學宮!
又聽張衛廬道:“蘇翁,那隨國公已然是被追封為圣人,中原十大學宮已經是有著六七家的山長前往周國,諸子百家更是奉隨國公為文道之首,可以顯而易見,恩師希望的文道盛世……指日可待!”
蘇老爺子看著張衛廬的灼灼目光,當年在建鄴的時候,眼前這位廬州府牧還是以為鮮衣怒馬的少年郎,荏苒數十年過去,蘇翁感嘆著,遲遲未應。
良久之后,只見蘇翁挪開了視線,看向了蘇府之外灰蒙蒙的冬日天空,似乎是有著寒意從窗欞門戶里透露進來,蘇老爺子緩緩開口道:“下雪了……”
“下雪……”張衛廬還未明白這是何意,當即扭過頭去看的時候,就是見到滿天的鵝毛大雪飄落了下來,張衛廬這才是笑著道:“瑞雪兆豐年,明年這廬江地界看來是個好收成!”
張衛廬卻是不知,為何蘇老爺子見到這滿天飛雪的心思,當年建鄴之中,也是一場暴雪突至,比這還打,一夜之間將建鄴刷成了蒼白色,不知掩藏了多少的血腥和陰謀。
……
張衛廬終是離去,算作乘興而來,但未必是算敗興而歸。
他回過頭來,看著蘇府的門第,從門口的石獅子到最正門上懸掛著的牌匾,心中感嘆著難怪蘇老爺子心灰意冷,這么多年的消寂,恐怕再怎么熱的心都是會冷卻下來吧。
“府牧大人……”縣丞張壑欲言又止,十分不理解為何族兄這般抬舉那蘇老爺子,后者卻是認定了死理堅決不肯出山。
連同蘇厲都是請罪道:“還請府牧大人勿要怪罪,家父……”
張衛廬抬了頭,阻止了蘇厲繼續說下去,搖了搖頭道:“當年蘇翁是我景行行止的文道豐碑,即便是如今,我也不會是對蘇翁有任何不敬,更何況是怪罪呢……”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若是說剛才張衛廬還未反應過來,那么眼下再想不通就是愧對他作為廬州府牧的城府了:“當年文道之爭,已經是讓蘇府近乎于家破人亡,如今乃是激烈變革的文道盛世,并非是蘇翁不敢出山一搏,而是解鈴還須系鈴人,這份心結恐怕除了恩師無人能夠再解開……”
見到廬州府牧十分諒解,蘇厲這才是點了點頭,并未言語。
許久之后,才見著張衛廬騎上了馬匹,蘇厲和張壑皆是跟了上去,疾馳離開了蘇府。
未入廬江南城門,就見張衛廬勒住了馬頭,回過頭來,對著蘇厲道:“蘇將軍,這廬陽軍的上將軍不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