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嬙把啃干凈的玉米棒子投進路旁的垃圾桶里,她重新騎上小電驢“行,那我現在過去到時候就說是您介紹的,說不定還能給我打折阿姨您怎么稱呼”
“我姓方,是元富民他媳婦,你進村一問就知道了”看著杜嬙離開的背影,她又和身邊的小攤販嘟囔了一句,“這姑娘辦事還真是利落,說走就走”
花林村離濕地公園的大門有些距離的,不過騎電動車也就十幾分鐘,杜嬙頭上戴了頭盔,沒一會,她額頭上就布滿了汗珠。
十七攝氏度就這么熱了,后面溫度肯定還要再升,后面兩個月要怎么熬
杜嬙長大的江淮安全區可以說是四季如春,夏天的溫度也只有十幾二十度,最熱的時候也就十度,十七度的夏天,杜嬙長這么大都沒經歷過。
穿過冒著熱氣的水泥路和鄉間的碎石子路,中途用手機導了個航,二十分鐘后,杜嬙終于找到了花林村。
在路上攔了個人,杜嬙很快找到了荷花家,荷花是個長得有些胖的中年女人,知道杜嬙的來意后,她立刻讓婆婆去廚房把臘味拎出來。
“姑娘,這咸魚臘肉你看看還滿意嗎”荷花搓著手忐忑地問道。
杜嬙并不懂臘味,不過面前的臘味聞起來確實很香。
“還行這些我都要了,你家還有嗎”
“有有有”荷花經常去集市上賣臘味,家里有不少存貨。
杜嬙借口幫城里的親戚買,各個種類都買了一些,一共湊了200斤,臘味的價格比新鮮肉要貴一些,一番討價還價后,杜嬙用7800拿下了這些臘味。
除了臘味,杜嬙還收了干蓮子、雞頭米、干黃豆、梅干菜、咸鴨蛋等農家土特產,這些東西又花了1000多,聽到她夸獎她們村的玉米和蓮子,臨走的時候,她還送了杜嬙一大袋沒剝開的玉米棒子和蓮蓬。
做成了一筆大生意的荷花非常高興,見杜嬙的小電驢裝不下這么多東西,就讓她男人開著電動輪車幫她把東西送到了路口。
“大叔,東西放這就行了,待會有人來接我”
杜嬙在一個無人的路口讓男人把東西放了下來,等他走了,才把地上的東西收進空間。
9000塊聽起來很多,實際上買到的東西也就剛好裝滿一個塑料大桶。
杜嬙看了下手機上的時間,已經下午155了,她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騎著小電驢朝售票亭開去。
下午景區并沒有多少買票入園的游客,杜嬙和姚春莎一整個下午都在摸魚聊天,下午杜嬙一直在和她聊天,很快就把姚春莎和景區的情況打聽了個一清二楚。
姚春莎和她丈夫都在景區里工作,她丈夫是保安隊隊長,夫妻倆在景區里分了個小兩居,他們有個剛上大學的兒子,暑假放假待在家里。
景區有個森林酒店,景區的工作人員可以和酒店的工作人員一起吃員工餐,但是姚春莎心疼她兒子在學校吃了一個學期的大鍋菜,嫌棄酒店的員工餐不夠健康,堅持每天回家給她兒子做飯。
她和姚春莎每天按照售票廳外寫的售票時間上班就行了,她倆一個星期可以輪流休息一天,她以前一直是周一休息。景區五點閉園,閉園后她們可以刷工作證從小門出入景區。
四點半后,售票廳外的人多了起來都是準備離開的游客,買票的依舊寥寥無幾。
杜嬙和姚春莎早早就開始盤賬做收尾工作,四點五十財務處的人來核算了賬務后她們就關電腦下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