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守成之君”四個字也就是沒有任何進益的委婉表達了。不但沒做出什么好成績,反而把家業嚯嚯一大半,萬幸中間有弟弟累死累活好幾年,又有于謙把軍制塑好,方能穩妥過渡。
評價很敷衍,贊美很虛無,就像大家寫年末總結,這一年我經歷了很多,獲得了很多,學會了很多,明年我會學到更多,爭做聰明勇敢的新時代青年不得不說大明文臣搖筆桿子確實有一手,朱祁鎮的荒蕪一生都能水出這么多字。
如此評價,再加上明人熟知的元英宗被刺殺英年早逝故事,可以說集表面看得過去、內里含義不好、知情人會心一笑幾個元素于一體。要么說禮部不是吃干飯的呢,很有政治智慧啊這個廟號。
尚是太子的朱祁鎮攥緊拳頭,禮部實在欺人,無論如何,那朝的自己也是天子,爾俸爾祿爾功爾績都來源于帝王,如何敢在山陵崩后便這樣敷衍造作
若是,若是,他悄悄抬頭看向父親,若父親能寬恕他這次,他必會好好待祁鈺,不理會太監錦衣衛,不貿然興兵,只在朝中做圣明天子。
到那時再清算不遲。
說實話,這個廟號挺陰陽的,但在位的朱見深對此并沒有發表什么負面意見,御筆一揮批準了。
朱見深對父親的情感并不深厚。他未記事時,朱祁鎮就已成為瓦剌俘虜,干出許多天憎人厭的丑事,被送回后又幽居南宮,和后妃共度,對其并沒有太多看顧,可以說完全缺失了他的童年。
復辟后這對父子的關系也不怎么樣,英宗一度打算再廢太子,最終被李賢勸下,朱見深方能順利登基。
深宮一路波折,艱難度日,困苦根源都是剛愎自用的父親,還朝后因皇后之爭屢加苛責,晚年又扔下一堆爛攤子給兒子,種種因素雜糅之下,朱見深對這位君父是什么態度可想而知。
為父子親緣保持基礎的體面,已經是他能做到的最多了。
永樂大帝一聲長嘆,只覺荒謬。
聽起來這孩子也是給朱祁鎮擦屁股的命,朱棣就想不明白了,他,他乖孫瞻基,祁鈺,見深,沒一個孬的,太子再如何也是朱家漢子,怎么就在一堆好兒郎里冒出這么個東西
英宗既死,再等幾年,許多事就可以拿上臺面來說了。成化年間,為景泰帝平反之聲不絕,朱見深從之,為朱祁鈺恢復帝號。
有些人不解,畢竟他的太子之位就是在這位王叔手上丟的,朱祁鈺雖然沒有把他怎么樣,但宮人最會看眼色,朱見深這位太上皇之子在宮中地位很尷尬,受到的待遇肯定不會太好,為何還要冒著忤逆的風險去給叔叔平反
一來朱見深是個正常人。作為一個正常人,是會對父親的叫門行徑感到羞恥不忿的。他在某種意義上稍微可以理解自己的王叔,又在身份上對立,最終只能沉默。
朱祁鎮被遣送回國后,朱祁鈺也只是關著他,并沒有殺了這位兄長。
原因很復雜,但論跡不論心,沒殺就是沒殺。景泰對這對可能威脅到他皇位的父子保留了一分慈悲,又給自己埋下了禍端。
父親冤殺于謙、給叔叔惡謚時,朱見深早已長大,有了更堅實的世界觀,對是非有判定很明顯父親是錯的,錯得很離譜。
既然天下皆冤,就必有平反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