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預期,為趙王的人身安全做了準備,吐露了后來重臣的安排,為非劉氏王天下共擊定下了白馬之盟,對呂雉權勢勝過兒子這件事,雖然不滿,但他依然默認了。
惠帝朝,愁苦飲酒的劉盈幾乎要大笑出聲了,他本以為是母親貪婪不堪,以為自己做得不夠以至于太后權勢過剩,侵吞帝業。
于是他與太后爭,小心謹慎地維護太后與勛貴的平衡,在幾派人中尋忠直之臣,每日憂慮,如今天幕說,君父是默許的
“天子以為太后會安心輔佐于我,做一個母親,卻忘了太后到底是呂氏女而不僅僅是劉氏妻”劉盈諷笑,“父親終于也看走眼一次,給了如意周昌便有用了么,太后還不是想殺便殺”
“昨日殺戚氏,今日殺如意,焉知明日死在太后手上的不是朕”
他在殿中發起狂來:“太后有負于先帝太后負朕太后負我劉氏”
升官發財死老公,多么美妙的一件事。
呂雉臨朝,后世對其有一個不滿之處是提拔諸呂,導致呂禍。
“呂氏權力過大后期挾持住劉邦”這個觀點其實有些偏頗,前期呂氏眾人的軍功,雖然有,但也不離譜,沒啥特別優秀的人才,在開國功臣還沒死光的時候,其實威脅不到劉邦什么。
利益交織的重心在于劉盈這個能發工資的下任老板,所以他的太子位很重要;呂雉作為老板娘,是一個紐帶,而呂氏族人坐大,是在太后掌權之后。
很多人疑惑,說呂雉這么精明的一個人,怎么可能看不出來她家族都是庸才,和女皇一樣,當年都被趕出家門了當上皇帝還對他們好,不至于這么有家族愛吧。
說白了,無人可用。
掌權并不是站到最高處就能自動完成一切的,身居高位,說話別人不聽你的也不行,但封建時代,臣子們在有男性皇帝的情況下,許多人并不樂意聽身為女子的太后的話。
除了利益關系捆綁住的,其他人中,愿意效忠于她的人,大多是這幾種:
實在懷才不遇,沒有別的路走的人;削減了頭腦要上進,不在乎走的是什么路的人;以及并不被大家認為是男人的宦官。
而最后一種,是與她一個姓氏的、天然統一戰線的、絕對不會被劉姓皇室吸引過去的,她的族人。
女主們為人詬病的任人唯親、啟用酷吏權宦,說到底是時勢之下不得不為。
若有賢明清正者跟隨,誰愿意用蠢笨不堪只會惹禍的子侄呢。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