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這漫長的幾代,不止一朝天子,不止一個司馬,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一代又一代政權被穩固地移交,司馬氏逐漸膨大至帝王無可奈何。
司馬家就活唄,誰能活得過他們呀。
如果說大宋的朝堂主線是新舊黨爭,大明的朝堂主線是黨爭加君臣拉鋸,那么大魏的朝堂主線就是宗親和士族的博弈,按道理是東風西風互相壓倒,但到了后面完全失衡。
曹丕曹叡父子倆活得都不是很長,對大魏朝堂本就不太妙,倆父子貫徹的又是打壓宗親政策,西風就很顯然要撲過東風了。
試想,一個私人性質的工作室,本來有個超級牛的初創老板,大家都很信服,后來他離職了,新老板把工作室搞成上市公司,原來的元老們還能幫幫忙。
沒整頓幾年,再次換老板,這一任依然干不了幾年就沒了,他和上一任還都防著董事會坐大,繼任者又是個有名無實的奶娃娃。
而這個過程中,有那么一個人帶著他的部門,從工作室時期就入職,最后一任老板離職時依然堅挺。
如果說曹操時期司馬懿還是新人實習生,司馬防司馬朗幾個人捆在一起撐死也就百分之三的股份,那曹丕曹叡死了司馬懿就收攏大半,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兩個繼續努力,還因為控股過多有了罷免ceo的權力。
不聲不響同樣在大魏茍了好幾朝的司馬孚一看,怎么就從文學掾到太傅了,手里這么多股份又是哪來的我不造啊,我就是老老實實在這里當了五朝的官而已,和兄長一樣,除了幫忙搞曹爽,其他時候本人真的是非常純粹的大魏忠臣一枚啊
等到司馬炎在爸爸安排下入職一看,嚯,咱家在davidany控股百分百啊這公司憑啥還能姓曹
看起來好像偶然,只是司馬懿活太長而已,早點砍了就行,但司馬防有八個兒子,沒了司馬懿也有別的兄弟能推上來;弘農楊氏四世三公,不是司馬也尚有其他士族。
最適合士族生長的土壤出現了,抓住這個機會的是司馬氏,不幸的是,是司馬氏。
大魏一朝所用的九品中正制是合時代的,但它為什么適合
因為朝堂需要它,但士族也需要它。早期九品中正還唯才是舉,但后期設州中正,中央的士族逐漸掌握選官,自然可以收攏于己有利的人才,讓與自家有利益關系的士族上位。
只要有勢大的士族,只要該士族出了一個位高之人,朝堂稍微動蕩那么一點,世家就會逐步收攏權力,制衡朝堂,插手選官,讓利益交織成新的網。
父親死了尚有兒子,兄長死了還有弟弟,一代又一代的“士”成了“勢”,就會慢慢成為龐然大物,最終侵吞皇權。
晉興于此,晉亡于此。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