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就是許多司馬王族的混戰了,對大家耳朵和眼睛都不是很友好的一段歷史。分不清,根本分不清。
司馬衷呢,第二次皇帝還是當了和沒當一樣,真正有實權的還是司馬冏,司馬颙聯合長沙王司馬奉天子,討伐司馬冏。
結果司馬颙正在外面打著呢,身在中央的司馬搞政治斗爭把司馬冏弄死了,獨攬大權,司馬颙一看不樂意了,架是我打的,怎么最后成果都是你一個人的了
司馬颙很郁悶,找人刺殺,未果,聯合司馬穎一起討伐,打不過,拉鋸太久班師了。司馬越看他倆實在鬧騰得厲害,就勾結禁軍將司馬抓給司馬颙,先烤死一個再說別的。
草木萌芽殺長沙,殺了幾個埋了幾個,原來的太子又不可能死而復生,還是要考慮接班人問題。司馬穎把傻子皇帝逮到自己的地盤上,當了皇太弟。
天子不再居于皇宮,而是被藩王帶到了地方,最外面的遮羞布被扒下來,皇室核心權威至此徹底崩塌,一切重回紛爭逐鹿的時代。
而黃沙彌漫的煙塵里,有忠臣血。
司馬衷被皇太弟帶到自己的地盤之前,尚有嵇紹“儼然端冕,以身捍衛,兵交御輦,飛箭雨集。紹遂被害于帝側,血濺御服”,其他人想洗去,但這位向來呆傻的、并不像天子的天子卻開口了,“此嵇侍中血,勿去。”
文天祥寫正氣歌時如何想見這段歷史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嵇康為后世留下半全的廣陵散,兒子嵇紹則是青史上欲沾衣袖的灼眼淚滴。竹影青碧,丹心如血,這樣濃淡相宜,才配在最面目模糊的時代稱風骨。
嵇康看著尚未長成的愛子,長嘆著抱琴對月,和著正氣歌之詞,顫顫彈出音調。
皇帝被帶走了,中央好歹還有些殘余勢力,歸司馬越了,他沒打過司馬穎,但他有小弟,手下小弟尋思了一下,既然內部打不過,為什么不能借助外部力量呢
王浚通異族,破司馬穎。鮮卑大掠婦女。
皇帝叕到了司馬颙的手里,司馬越擊之,帶著他的異族勢力入關中,鮮卑軍入長安,殺二萬余人。至此,天子終于落入司馬越手中,列王紛爭結束。
八王之亂聽起來特別復雜,細捋主要就是這么幾個核心點:
開國皇帝司馬炎剛死,外戚楊氏家族冒頭,被新的外戚賈家摁下去,賈氏代言人賈南風執政;
賈南風廢殺了很有名望的太子司馬遹,各地心思浮動,賈南風被殺,藩王開始進入中央體系;
有一就有二,藩王們都開始逐夢大晉圈了,不斷有新的司馬成為中央掌權人,又被其他司馬打敗,周而復始,最后勝利的那一位請了異族勢力幫忙。
司馬家這老些人是打爽了,百姓過得就苦不堪言。本來中央動蕩就容易造成混亂,結果西晉開國這一段,別說動蕩了,那簡直是持續不斷的地震啊,你們根本就沒停過
而且你們內部打就打了,誰讓你們請的外援懂不懂全華班的含金量
很顯然,他們不懂。
普通人不懂也就罷了,這群王族不懂,苦的就是全天下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